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揭秘!今天我们来认识这件“镇馆之宝”……

2024-02-18 10:05:16 来源:文物陕西

揭秘!今天我们来认识这件“镇馆之宝”……

它的名字由何而来?

制作技艺有多独特?

还有哪些同类技艺珍贵文物?

西方世界如何被神秘东方技艺带飞?

b9949cc5b3618078e6df6cd50e891ed5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以下简称“秦汉馆”)的新展中不少文物此前从未展出过,比如一艘汉代古船就是首次登台亮相。它的名字叫“丝路一号”,凭着自己在馆藏文物中排名第一的体积与独特制作技艺,成为秦汉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bb14eff819fcd6222194154c883b1aad 

53594fd50b70a06ffff440917189deb7

 最早的木板船

埋藏于西安市北郊汉长安城遗址北侧渭河故道的千年古桥遗址,于2012年一次鱼塘挖沙中被发现。发掘结果显示,厨城门一号桥(这处遗存南对汉长安城北侧城门厨城门,故称“厨城门一号桥”)是同期全世界最大的木梁柱桥。

2015年1月,还是在厨城门一号桥,两截相距极近但朝向相反的古船断体破沙而出,考古工作人员瞬间振奋了精神。

谁能想到,中国最早的木板船不是出自海洋或港口,而是出自内陆渭桥遗址。

67379173ba782ccb9d39233338f28f50

 ◐渭桥遗址“丝路一号”古船位置图。

考古工作人员对古船断体所处的层位、船上文物等研究后推断,这二者原是折为两截的同一艘船。经文物修复师巧手复原,大家才发现这是一艘制作于汉代的古船,且是目前中国发现时代最早的木板船。

该船采用榆木、圆柏、槐树等木材打造,长9.71米、宽1.98米、承载量约为3到5吨。

这一考古成果,填补了渭河考古发掘的空白。

cb1be7a2576138f63b967562794e88bb 

152160238a7524d2cde276271f03fb79

 ◐古船发掘现场 图源 / 考古中国

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它的船体由16条船板组成,用不同形式的榫卯连接。

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展览部主任任雪莉介绍,这种大量使用木榫板、木钉并联船板的技术在古罗马时期很流行,于地中海地区的木船上广泛使用,但在我国乃至东亚尚属首次发现。

11a8e20af68ddf429c37c0806ce99bf9

 ◐古船正射影像图

18f2ef01462e88379dcbc0dd89ea73b3 

据史料记载,秦汉时期我国造船业达到了第一个高峰。从秦汉到明初,中国发明的先进技术和造船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对世界航海史作出巨大贡献。

如唐代发明的水密隔舱技艺被世界各国采用,推动近现代造船业跨越式发展,于2010年被选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基于此,这艘古船不仅展示了古人的高超技艺,秦汉时期与世界各国交往交融的历史,还是千年来中西方丝绸之路往来交流的见证。所以,它被命名为“丝路一号”。

c94c957fbf6a46b5c3344b1e96a34cf1 

珍贵的“榫卯”文物

互相嵌入,不失本体;互相制衡,而不越位;面对摧毁性外力避免强硬对抗,而是虚实结合、刚柔并济,用内在弹性消解矛盾……

这就是榫卯,起承转合都是活扣。

原来

我们身边这些文物

都是榫卯结构

e6779f4684c7bbe41bd262fc68e16762

 ◐错金杜虎符(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藏)

存世的秦国虎符极其稀少,藏于陕历博秦汉馆的是杜虎符的左半符。它是少有的立虎形制,背面为头胸部三角凸起和腹尾部椭圆凹槽的榫卯结构。

e2379a88182b74d5e116e904f125e8a7 

41e9fca48939d211e523282bfedf54fd

 ◐唐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图(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壁画中王宫阙楼砖砌台基及雕刻花纹,阙楼的挑檐及斗拱、鸱尾等都清晰可辨。屋顶为庑殿式,正脊两端饰有鸱尾,平坐架于墩台之上承托起屋身,转角和柱头有斗拱起到承重作用。

00e0ae622f4309eee4669e23cc66daa5 

28b1fd5f4ba52d3ae65c9005032e2c6a

 ◐唐敬陵贞顺皇后石椁(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武惠妃,死后追封皇后,谥号“贞顺”。敬陵石椁规模宏大,重约26吨,由5块椁顶、10块廊柱、10块椁板、6块基座共31块石材采用榫卯技术拼接而成,是迄今发现的、唯一的唐代皇后石椁。

665b972ae0e3bcc8e73165877c4d0a1b

 ◐周代木俑(陕西考古博物馆藏)

木俑被发现时已腐朽,考古工作者用浇灌石膏法获得完整的木俑形态。木俑的头和躯体是用整块木头雕成,手臂和足单独雕刻,用榫卯结构连接在身体上。

ec9261ba333be2cc0c77fe8ef70c1bf2 

232582a63697d4e20e0db56b0a0830d9

 ◐春秋龙纹铜构件(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第一件铜构件为片状,类似中空楔形砖,中部偏上有四厘米圆形铆眼,正面和底面满饰蟠虺纹;第二件为直筒状,相连的两面尾端有锯齿,表面满饰蟠虺纹,另两面为镂空日字方格。这种铜建筑构件通常用于连接宫殿壁柱、壁带及门窗交接处,榫卯结构既可装饰也可加固。

2aa4b100476e3ce0ce95bda724c69139 

1d8a81c6714569f568317cefcfbb1647

 ◐西安钟楼、鼓楼(图源 / 西安钟鼓楼社教之家)

西安钟楼与鼓楼都是榫卯结构的重檐三滴水式楼阁式建筑。钟楼每层饰有斗拱、藻井等,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建筑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建筑之一。

秦汉时以“秦砖汉瓦”

为主要的屋顶建筑材质

承重的改变

促使榫卯构建连接形成斗拱出现

4f3a39eb47d06de66809879a34af051e 

西安鄠邑区有一座小木作建筑“公输堂”,拥有楼楼并列、阁阁相连、层层叠叠、构造精巧的“天宫楼阁”建筑群,其造型之“绝”、结合之“巧”、雕刻和彩绘之“精”为当世少有。

6cde56119623117fceb95948bb073540 

公输堂小木作建筑全部由榫卯结构相连接,其中“天宫楼阁”檐部正是由上万件各种形式的斗拱构件组合而成。在长3米、宽30厘米的平面内,斗拱层层向外交织出密集几何图案,既严谨华美又坚固轻巧,是“天宫楼阁”历经600年岁月而未倒塌的主要原因。

03

何谓“榫卯”

“丝路一号”采用了极为精妙的榫卯技艺。

榫卯是中国传统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卯连接相契合器物才能完美衔接。

其特点是不使用钉子或胶水,就能加固物件或搭建宏伟建筑。构件之间环环相扣、纵横相连,工艺之精确、扣合之严密,堪称“天衣无缝”。

710472b5789bba84d17fae42ba5b4731 

◐“丝路一号”古船榫卯结构细节

9ded104553ba69973be4bed354a21819 

◐船板之间的榫板和木钉

榫卯结构的历史比汉字更悠久。距今7000年前,人们就已开始使用这一技艺,并创造出样式繁多、适用于不同器具的榫卯结构。

上至巍峨宫殿,下至草房瓦舍,大到舟船车辆,小到桌椅板凳,都离不开榫卯技艺的应用。

最令人惊叹的是,这种结构抗震性能极强,结构中每一个榫头和卯眼功能都很明确,整体装配能有效分散承重力,让器物承受较大的荷载。最有力的证明莫过于故宫太和殿,自建成以来经历200多场地震——包括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至今依然屹立不倒。

古人正是利用木质收缩膨胀的特性,允许榫卯结构中的木材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变形,“以柔克刚”巧妙化解冲击力到最小程度。

故有古人云“榫卯万年牢”。


责任编辑:唐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