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4-02-08 15:41:06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李孝华 通讯员 张辉)农产品进城,打通助农增收“最后一公里”;加快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解决群众看病难“最后一百米”;安装充电桩,破解新能源汽车充电难“最后一米”;养老生存认证,上门服务群众指尖“最后一厘米”……
新年伊始,汉阴县城关镇聚力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真正行动,全心全力推进民生福祉,聚焦群众急难盼愁,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事。
超过8万常住人口的城关镇作为汉阴县的农业大镇、经济强镇、文旅活镇、交通重镇。2023年,依托良好的地理优势和生态资源,大力推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生产出大量的绿色、有机、生态农产品。为解决群众增产增收问题,该镇人大调研组深入一线走访农户,通过党委政府搭建销费帮扶平台,推动农产品进城、助农增收变现。
杨家坝村新春年货展销会上,富硒大米、拐枣酒、土鸡蛋、香菇、蜂蜜、农家腊肉等各类优质的年货琳琅满目,这里展示着城关镇29个村(社区)特色农产品,在网红达人线上+线下展销直播的助力下,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现场选购和网上下单;平安村消费帮扶主题党日活动上,联建单位通过“以购代扶”形式,帮助农户解决农产品滞销难题,惠及35户群众。
消费帮扶一头连着农户的“钱袋子”,一头连着市场需求”菜篮子”。该镇在举办展销会、组织“以购代扶”的同时,围绕产业协作、农副产品品牌化,引进社会优质经营主体,借助网络平台帮扶等手段,通过农超对接、展销直播等多种方式,着力解决辖区农副产品分散、规模小、推销难问题,累计带动辖区农副产品销售5万余斤,实现助农增收38万余元,打通了农产品从农户家中到消费市场“最后一公里”。
走进长乐社区卫生室,社区医生彭志军正在为老人陈世香免费测量血压,并询问近期身边健康状况。崭新的医疗环境整洁而敞亮,基本医疗设备和药品齐全,诊疗室、配药室、输液室等功能区域划分清晰合理,一个全新的标准化社区卫生室为居民群众提供了周到的健康服务。“以前有个小病小痛的都要去医院,现在卫生室建好了,方便多了。”提起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提供的便利,陈世芳很满意。
为满足居民群众“就近看病”的健康需求,该镇在全面展开民意调查的基础上,从整体外观规范、内部功能完善、就医流程优化入手,按照“环境整洁、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备、制度健全、执业规范、服务优良”的要求,推动全镇29个村(社区)标准化卫生室升级改造和服务质量提升,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便捷周到的医疗卫生服务,打通了辖区群众方便就医的“最后一百米”。
三元村党群文化活动中心广场停车场内,新建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让村里的新能源车主再也不用为充电难操心了。“我以前都是把车开到城里去充电,来回得一个小时,很耽误时间,现在村里有了充电站,我把车停这里充电,二十分钟就好了,方便又快捷。”新能源车主小吴侃侃而谈。
近年来,三元村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倡导村民群众低碳出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逐步攀升,新能源汽车车主“充电难”问题日益突出,群众对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的期盼十分强烈,该村以着力提升群众出行的便民性和幸福感出发,携手汉阴县交通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该村党群文化活动中心广场建设了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打通了群众绿色出行“最后一米”。
一年一度的养老待遇发放生存认证工作启动,为切实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汉阴县城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发布“生存认证上门服务”志愿服务项目,全镇120余名党员干部、人大代表、青年志愿者参与行动,对重病、残疾和独居老人等群体,采取“一对一”上门认证。截至目前,全镇32支志愿服务队已提供上门服务230余次,帮助360余名老人完成生存认证工作。通过面对面采集信息,“零距离”服务,确保老年群众的“养老钱、保命钱”按时足额发放,聚力打通养老生存认证“指尖上”的“最后一厘米”。
新年新气象,奋力开新局;发展千万条,民生第一条。改造管网、水利建设、稳岗就业、产业发展、道路更新、整治环境、寒冬送暖……一件件惠及群众的民生实事在汉阴县城关镇推动落实,让辖区群众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幸福感 、获得感,全镇上下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号角,为全力冲刺经济社会“开门红”奠定了坚实的民心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