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4-01-25 14:09:12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张华 郑亚雷)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患者术中的“幕后英雄”。他们每天长时间坚守手术室。他们被称为患者的“无痛工具人”,无影灯下的生命守护者,手术室里的“120”。他们就是麻醉医生,手术中,患者的每分每秒,都由他们守护。他们没有鲜花与掌声,却仍全力以赴,不负每一次的生命相托,他们就是麻醉医生。今天,让我们一起倾听,西安市红会医院新北院区麻醉科吴刚主任,讲述他在麻醉领域的坚守与追求。
作为不久前,医院通过人才引进来到麻醉科的吴刚,从1995年起至今,已走过成为麻醉医生的28个年头。多年来,他凭借精湛医术和丰富经验,成功护佑为万余名患者术中安全。如今,在西安红会医院北院区麻醉科新的岗位上,他在坚持为更多患者保驾护航。
28年“麻醉”生涯 护佑万余名患者周全
谈及成为麻醉医生的初衷,吴刚坦言,自己从小体弱多病,看到家人因为自己的病痛而痛苦不堪,这让他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考时,他所有志愿都是医学院校,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医学专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减轻患者的痛苦。最终,他顺利考入西安医科大学(现西安交大医学部),后以优异的成绩留校工作,自此开始了28年的麻醉医生历程。
从住院医生到主治医师,再到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从本科学历到麻醉学硕士、神经生物学博士,再到硕士研究生导师。28年来,吴刚平均每年护佑1000多例患者“手术周全”,成绩斐然。
麻醉医生是非常辛苦的一个工作,也是大家所说的“幕后英雄”,“好的麻醉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障。”吴刚表示,对于麻醉医生来说,手术麻醉仅仅是开始,时至今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医疗设备的不断完善,麻醉医生参与的领域更加广泛,不只是手术室内的麻醉,还包括患者的整个围手术期。与此同时,麻醉也向着精准化、舒适化、可视化发展。
如无痛胃肠镜、气管镜等技术,获得了患者最大程度的配合,保证了诊疗结果的准确与患者安全;还有小儿的镇静检查,无痛分娩,以及难以承受的颈肩腰腿痛、神经痛、癌痛、重症监测等,也在麻醉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找到了控制的方法,使患者免于苦痛折磨。
没有硝烟的“战场” 为生命安全护航
俗话说,“手术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其实,麻醉医生绝不仅仅只是打一针那么简单。在吴刚看来,麻醉医生在后方为患者做好各种保障工作,不仅要保证外科医生手术的顺利进行,更要保障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生命安全。
近日,一位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60岁患者需要手术治疗,要使其“折叠”成140度的身体恢复正常站立。与正常人平躺麻醉相比,这个患者体位非常特殊,由于身体长期“折叠”,其头部不能抬起,张口受限,无法平躺,属于非常典型的困难气道。这对麻醉医生的水平提出更高要求。经过充分的准备,吴刚主任带领团队密切配合,凭借丰富经验,通过不断调整患者身体角度,顺利完成经鼻腔清醒气管插管。
“这个手术成功的前提是必须建立安全的人工气道,继而通过调整呼吸参数、各种药物用量、精确计算液体量、出血量,以维持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及脏器功能的稳定;除此之外,术中还要保持病人的体温正常,维持内环境稳态。”吴刚主任表示,术中,麻醉医生需要高度集中精力,密切监测病人的各项变化,并由几个人托着患者不断调整体位,避免其长时间受力而受伤。手术从早8点开始到晚7点结束,历时11个小时,最终成功完成。
吴刚表示,麻醉全程就如同飞机从起飞到降落的全过程。将一个正常人进入麻醉状态,称之为麻醉诱导,这个诱导就像飞机的起飞。飞机飞行的过程就叫麻醉维持。此时麻醉医生不仅要动态调整给药情况,还要随时密切关注患者的心跳、血压、氧饱和度等10余项人体数据变化,确保“飞行”顺利,直到病人顺利苏醒,“飞机”得以平稳降落。
医患彼此绝对信任 才能“攻坚克难”
近日,一位80岁老人心梗发作后,又因骨折收治入院。由于老人还处于心梗亚急性期,原则上至少三个月后才能进行手术。但家属却担心老人骨折后卧床容易导致并发症,不能等到三个月后的手术。 吴刚和同事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再次对老人的病情进行评估,认为老人的心脏的功能可以耐受手术,但安全范围很窄。最终,在家属的充分信任与坚持下,在手术团队与麻醉医生的密切配合下,老人顺利进行了手术,并最终成功完成。
“医患之间绝对的信任,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必要前期。”吴刚表示,这样的抉择并不例外,而是麻醉医生的常态,“当病人进入手术室的那一刻,家属和医生就成为了战友,彼此充分沟通、互相信任才能共同‘攻坚克难’。”
没有鲜花与掌声的“幕后英雄”
与所有医学生一样,学医之初,吴刚也想成为一个能手握手术刀的外科医生。但当他选择了麻醉这个专业,成为一名麻醉医生后,更加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进入手术室的无助与恐惧感,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此时,医生的一句温柔的话语,一声亲切的安慰,足以温暖不安的心灵。“作为一名麻醉医生,最能体会病人这种心理,”吴刚表示,上至高龄老人下至襁褓中的婴儿,当接过病人的那一刻,就是一次彼此信任的性命相托。常常在面对幼小孩童的手术时,当从父母怀抱中接过孩子时,看到的是一双红了的眼睛,“你放心,我们一定把孩子照顾好。”这句话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温暖了多少人。
“当然,医生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不是盲目的,你必须具备扎实的技术功底,才能在每次救治中从容应对”。吴刚说。
保障安全 不负每一次生命相托
“忙碌”是麻醉医生们的常态。目前,西安市红会医院北院区现有麻醉医生是64人,麻醉护士23人,“病人一分钟都不能耽误”,吴刚介绍,虽然工作比较繁忙,但所有医护却时刻保持最好状态,坚持在岗,默默奉献。手术台旁,他们时刻监测着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紧急处理每一个麻醉和手术中出现的异常,保证围手术期患者的生命安全。卸下工作服,他们刻苦钻研,积极学习扩充知识储备,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为每一次的生命相托保驾护航。
吴刚表示,作为一名合格的麻醉医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各种麻醉药物和技术。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需要与手术医生、护士等其他医护人员密切配合,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另外,麻醉科医生还需要具备冷静、果断的应变能力,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
为此,吴刚主任要求科室全员进行常态化学习,每周两次,每次至少半小时,进行特殊病例的讨论,以及学科最新进展文献分享,观看专家讲座等。从而不断提高科室人员业务能力,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安全。与此同时,科室积极组织年轻医生外派学习,为科室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对于科室的未来发展,吴刚表示,麻醉学从保障麻醉安全向改善围术期安全和患者长期预后的围手术期医学转化;麻醉学科向着精准化,可视化,舒适化发展。为进一步促进临床麻醉诊疗水平的提高,保证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和临床转归,真正使麻醉学科成为推动“舒适化医疗”的主导学科,促进麻醉从“数量”核心到“质量”核心,真正践行安全麻醉、精准麻醉、品质麻醉、学术麻醉。
“科室发展将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坚持建设以‘理想科室、理想团队、理想个人’的理念为中心,围绕麻醉学领域影响患者健康的重大疾病和技术难题,麻醉学领域的基础科学问题,综合运用多种生命科学前沿技术,构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麻醉学科医教研平台。”吴刚信心满怀的说。
吴刚主任简介
吴刚 西安市红会医院北院区手术麻醉部主任,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麻醉学的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28年。
研究方向:小儿麻醉、气道管理和脑保护。
学会任职: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胸外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疼痛学分会全国委员,陕西省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安医学会麻醉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委员,西安医学会医疗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统计源期刊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6篇。主持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3项,主持西安市科技项目1项。以第一发明人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以第二完成人获西安市科学技术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