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白河县麻虎镇:“11133”工作法助力巩固衔接工作提质增效

2023-12-06 10:43:57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奚钦 通讯员 陈小天)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部署,白河县麻虎镇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坚持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工作主线,围绕“四个不摘”工作要求,以“1239”发展思路为指引,以“456+X”工作机制为抓手,探索“11133”工作法着力提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质效。

20231206104453251-34-99e06.jpg

麻虎镇地处白河县西北部,距县城13公里。全镇自然面积122.36平方公里,辖7村2社区,57个村民小组4680户16617人。2014年初,全镇贫困发生率为23.6%,6个贫困村中有3个村被确定为深度贫困村。2020年底,全镇2159户6939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20231206104453204-6-3c3f0.jpg

截止到2023年10月,全镇有建档立卡脱贫户2095户6797人,有监测户217户791人(其中,边缘易致贫户36户127人,脱贫不稳定户46户142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35户522人),截止2023年10月底,消除风险143户527人,未消除风险74户264人,风险消除率66.62%。

20231206104453029-50-7cc5a.jpg

一守——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工作主线,坚决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和“千名干部沉一线 敲门入户促发展”活动,常态化深入农户家中开展“三联三查一提升”工作,全力以赴排风险、解难题、助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023年度累计纳入“监测户”26户108人,消除风险24户88人。

20231206104453349-37-b16d3.jpg

一创——创新发展思路推动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创新实施“1239”发展思路,即:“1”,健全集镇核心区服务功能;“2”,建成316国道滨水观光娱乐旅游、麻松路沿线生态循环农业两个示范带;“3”,打造康银、十里、月镇“党建+水上旅游+生态康养”,金银、兴坪、太和、南沟“党建+农业体验”,太和、松树、里龙“党建+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三大融合发展板块;“9”,做大做强康银民俗、南沟黄姜、金银水产、兴坪菊花、太和山泉、松树茶叶、十里旅游、月镇绿松石、里龙生猪九大特色产业,高标准推进“和氏璧玉、水乡麻虎”全面振兴。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产业发展格局,在壮大现有的红薯、茶叶、木瓜、核桃、魔芋、畜牧等六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观光旅游、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农业产业稳定发展,红薯种植面积近5000亩,各村均形成1个以上百亩种植园区,参与红薯种植的农户达1000余户;魔芋种植面积3000余亩;全镇管护茶叶2500亩,建有茶厂1处,流转茶园500亩。养殖产业稳步发展,里龙凡燊、南沟步步丰等一批养殖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全年饲养生猪12000余头,预计年末出栏7000头。特色产业初显规模,兴坪莱耀农业有限公司菊花种植、金银楷沣农业园区莓茶种植、秦硒产业园区红豆杉栽植等初步形成规模,目前统计全镇种植菊花200亩、莓茶100亩、红豆杉300亩,开辟了群众产业增收新途径。持续发挥园区带动效应,助力农村人居环境长效改善,实现产村相融、农旅融合和全产业链发展,目前已有江荣、凡燊、骏鑫等16个农业园区,共计带动353户1118人致富增收。

20231206104608286-69-fa52a.jpg

一提升——创新机制提升工作标准化上水平。结合镇情实际,积极探索“456+X”工作法,不断提升巩固衔接工作水平。“4”:即一个部门驻村帮扶工作队伍,一个镇级联村队伍,一个村级班子队伍,一个组级网格员队伍;“5”:即百名干部帮发展,百名网格员查民情,百场院落会讲政策,百场文化活动树新风,百件实事暖民心;“6”:即一个完整详实的全员信息平台机制,一个人性化管理的队伍建设机制,一个符合民意的议事决策机制,一个符合民情的发展增收机制,一个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机制,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机制;“X”:即成立若干个(X)志愿服务队。该项机制推行以来,干群关系不断拉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进一步增强,工作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20231206104608088-98-aef28.jpg

三强三促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按照“三强三促”工作思路,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三产提升”强示范,促增收。充分利用乡村振兴发展契机,趁势而为,积极探索新发展模式,以十里社区为示范,按照“做优一产、做大二产、做活三产,做美人居”的产业发展思路,逐步形成了三产融合、产业兴旺的良好发展局面;强设施,促宜居。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集中项目资金,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示范村发展,提升示范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目前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总投入资金已达1000余万元;强支部,促民风。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培养一批素质过硬的村级后备干部,同时加大对现任村干部的培训力度,提升村干部的素质水平。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作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开展“诚孝俭勤和”实践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补足群众的精神之钙,摒弃陈规陋习,切实提高乡风文明。

20231206104453351-31-507e1.jpg

下一步,该镇将继续巩固现有产业发展基础,按照“抓点示范、以点带面、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深化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再上台阶,全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实现“十四五”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奚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