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3-11-29 11:24:57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张伟 通讯员 兰梦婷 张晓林)行走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金河镇的田间小路上,只见乡村大地满目青翠、家家户户的房屋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小路纵横交织......到处都是山清水秀、美丽宜人的新景象,给来这里的每一位到访者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金河镇重点聚焦“三农”问题,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展现了其明确的战略定位和实际行动。通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升级,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有力助推农民增收,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金台特色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
金河镇永利村:乡村旧貌换新颜,村民致富乐开怀
走进金台区金河镇永利村,一幅幅赏心悦目、幸福和美的乡村新画卷映入眼帘。据了解,这里一年四季皆是美景,春季有500亩黄灿灿的油菜花;夏季有1000亩红彤彤的珍珠枣桃;秋季有700亩玲珑多姿、晶莹剔透的葡萄;冬季有71亩特色大棚蔬菜园里绿油油的小乳瓜和彩色圣女果。这些五颜六色的特色农产品已经成为永利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成为宝鸡市民近郊的优质果盘子、菜篮子、游园子。
目前,永利村已经依靠这些新兴的特色产业为村民带来巨大的收益,实现了全年有产业、全线可观光、全域可发展的目标,走出了一条“农业+旅游”的新路子。
永利村村委会秘书王涵介绍说,我们村子在2018年以前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山村,整体环境较差,经常干旱缺水,交通不便,村民种植的玉米、小麦都是靠天吃饭,家里的收入也是靠外出务工所得,发展特别落后。近年来,永利村按照“党建+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农户”的发展模式,从一个不起眼的塬区村发展成为集乡村旅游、果蔬生产、苗木培育为一体的产业兴旺村。先后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省级卫生村、省级扶贫先进合作社、宝鸡市第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等多项荣誉。截至2022年底,永利村产业园年收入200万元,吸纳40余村民固定就业,累计发放务工工资400多万元,分红72.2万元。
同时,永利村以党建为引领,以数字化赋能、以“三治”融合为基础,成功探索出一条乡村治理新路径。重点通过联络中国电信公司建立“平安乡村”数字平台,将村内公共区域与部分村民户内情况相结合,在全村筑起一张平安联防网。其数字乡村平台的成功搭建取得了村级事务的数字化管理、便捷解决群众困难、打通产业发展壁垒三大优势,不仅成为了与村民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更是畅通了与村民的“最后一米”距离。
除此之外,永利村还利用数字化平台积极培养“法律明白人”,提升村民知法、懂法比例,将法治建设普及到家家户户。通过三堆清理、雨污水规范排放、村民房屋提升改造等措施,打造出人居环境“三档村”示范点,提升村民生活品质。通过对阵地建设提档升级,将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大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长廊、老年互助院等功能场所建设齐全,营造和谐的环境氛围,为村民生活带来便利。
金河镇紫原村:发展豆制品产业链,壮大村集体经济
紫原村位于金台区金河镇西南方向紫草源中部,地域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00亩,林地面积613亩。全村共456户,总人口1661人。
据了解,紫原村于2015年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随后经过多年脱贫攻坚,于2020年底所有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在2021年被评为金台区人居环境示范村,连续三年获镇级目责考核优秀单位。2023年被评为宝鸡市“四美”红旗村党组织、宝鸡市美丽乡村和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
据介绍,目前村里依托紫草田园综合体,种植有1000亩黄桃、红星酥梨等经济作物,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剩余1800亩土地以粮食作物为主。村民主要以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全村所有农户“两不愁、三保障”及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均达标。
与此同时,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壮大村集体经济,紫原村于2019年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在2022年,利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175余万元资金,建成占地1000余平方米的标准化豆制品加工车间。并于2023年5月,通过引进技术、管理人才等成立了陕西中豆紫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入了两条先进的豆制品生产线,目前一期项目已取得圆满成功。为保证产业的稳定发展,该公司积极布局二期配套项目建设,已经在今年8月投入资金80余万元,增加了仓储、冷链物流、太空能水温控制设备、除尘降吸等设施。除此之外,该项目还完善了豆制品污水处理系统,能够有效处理豆制品污水和生活污水,避免了污水散排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陕西中豆紫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驻村工作队队员高峰介绍说,公司目前可实现日产豆制品1.5万余斤,年产各类豆腐制品达450吨以上产能,实现年收入200余万元。本项目已经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突破口,其豆制品厂运营后已经成功带动本村8名脱贫劳动力就近务工。
金河镇陵玉村开展食用菌种植,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陵玉村位于金台区金河镇,该村地处旱塬,海拔相对较高,村内2600亩耕地大多为坡地,冬季长夏季短,农作物生存环境较差。又由于该村临近市区,大多年轻人都选择进城务工,村内的劳动力主要以老年人为主,因而陵玉村成为金台区的重点贫困村。
据介绍,2016年9月,陵玉村党支部委员共同集资4万元,发起成立陵玉村玉科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帮助贫困户就业增收。由于该村自然环境恶劣,产业种植面临重重困境。随后在各地农业专家的指导下,根据村海拔高,空气清新等特点,陵玉村打造了生态农业、生态养殖项目,又经多方考量最终研究决定在村内发展食用菌种植。
“目前合作社共有种植园区,占地面积30余亩,建有24座食用菌生产大棚。从2016年以来,以生产扇贝菇,羊肚菌为主,先后为贫困户分红达48万余元,发放劳务工资近30万元。在2023年种植的20亩羊肚菌,预估销售收入可达近70万元,为村集体产生收益5万余元。”陵玉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永平说,陵玉村建设90千瓦光伏发电站一座,年产收益近3万元。还建有年存栏150余头的养猪场一座,为村集体增加收益约5000元。现在村里按照乡村振兴相关政策,面向全体股民逐年实现分红。
除此之外,金河镇还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积极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通过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注重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村书记的“领头雁作用”。通过建立律师驻镇联村机制,选派律师担任村法律顾问,发挥专业优势,加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通过加强基层治理突出问题整治,发掘、培育正面典型,切实解决了一批民生问题,大大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和辖区居民文明素养。通过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深入挖掘家规、家风、家训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弘扬文明乡风等。
乡村振兴事关亿万农民的民生福祉,事关国家改革发展的未来。下一步,金河镇将积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抓好落实,在金台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打造农村现代农业和绿色生态农业,探索农旅商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不断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帮助更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在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道路上,描绘出金河镇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