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王宜振教童诗】第三十七期

2023-11-05 20:22:00 来源:三门峡诗教联盟

重镑:《一起读童诗——中国诗歌精选》一、二辑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详情请关注下文“好书推荐”,文末有购买链接。

王宜振荐诗


蝴蝶

巩孺萍

我是飞行的花

在哪儿开放

是我的自由

我要开在

外婆的拐杖上

陪着她散步村头

我要开在

妈妈的头巾上

做一朵美丽的刺绣

我要开在

爸爸的扁担上

随着它颤颤悠悠

最后

我要开在

昨天凋零的橙花枝头

亲亲它

然后悄悄飞走

黑女品读

花是不会动的,生在哪里就开在哪里,可是一只花一样的蝴蝶却可以选择在哪里停留,这停留被诗人说成了“开”,这朵蝴蝶花想开在哪些地方?这表现了孩子什么样的品质?如果你是一朵会飞的蝴蝶花,想开在哪里?

孩子的诗


脚印

马骤骎骎(10岁)

叶芽是春天的小脚印

花蕾也是春天的小脚印

绿叶是春天的脚印

花朵也是春天的脚印

哪一个脚印是真的呢

所有的脚印都是真的呀

春天穿鞋一开始穿小码

后来穿大码

留下一个个长大的脚印


    来访

聂书立(三年级)

蜘蛛老待在网上

不是因为

它不想去玩

而是

蜘蛛不想错过

虫子

随时的来访


鸟窝和树枝

徐若乔(六年级)

一顶皇冠

戴在了枝头

树枝一动也不敢动

怕风抢去它

怕雨打翻它

怕孩子们摘下它

这顶皇冠很奇妙

它会唱歌

还能长大


诗教论坛


语文如果远离了诗歌,

就成了“失魂”教育(下)

钱理群

事实上,这样的试验已经在部分学校、部分教师中施行,只是不为人们所关注。我所接触到的,就有两个成功的教例。

就在我的母校南师大附中,有一位周春梅老师,她写了一篇题为《“我就是一首诗”》的“现代诗歌教学手记”(载《名作重读》2013年第6期),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因为她所进行的“现代诗歌教育试验”正是当下语文教育中最薄弱的,也是争议最大的一个环节。诗歌教育本来就处于边缘位置,而人们对中学诗歌教育的理解与实践,又往往局限在中国古典诗歌的范围,不但选入教材的现代诗只有寥寥几篇,而且在一些老师的心目中,现代诗有没有价值,要不要教,能不能教,都成了问题,现代诗歌写作更是被完全排斥在写作教育之外。

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周春梅老师坚持现代诗歌教学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挑战性;而周老师却用相当平静的语气,这样谈到她的试验——

中外的现代诗作品非常丰富,学生的兴趣却不一定高。与其批评学生缺乏诗情,或空谈诗论,不如多带学生亲近诗歌,爱上诗歌。教学时间有限,可更多地从短诗入手。早读或课堂多出来的零碎的几分钟,如一篇课文上完,离下课还有几分钟,或请几个同学板书回答问题,其他同学往往无所事事等待,这些零碎时间,我们就可以向学生介绍一首短诗并完成背诵”,如波兰诗人辛波斯卡的《三个最离奇的词》:

当我说“未来”这个词,第一音方出即成过去。当我说“寂静”这个词,我打破了它。当我说“无”这个词,我在无中生有。

“短短三个诗节,充满了哲思。我轻轻念出这些诗句,少年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亮。这样的短诗,两分钟就可以完成背诵。三年下来,就有了不少积累。

与其他体裁相比,诗歌可以用最短的篇幅,带给我们最深的触动,或最富启发性的思考。费时不多,收获很大。

我曾经建议学生早晨读一首小诗,临睡前再读一首。只需几分钟,就可以使自己的一天在诗歌中开始,又在诗歌中结束,用诗歌连缀起自己的生活”。

“我轻轻念出这些诗句,少年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亮”——这一刻,老师与学生都打开了心灵的通道,也共同享受了现代诗的真正魅力:这就是我们需要的现代诗歌教育。

周老师依靠她对现代诗的深切的爱和感悟,对学生内在的诗性的信赖和理解,“发挥想象,寻求突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她的努力下,现代诗的阅读和写作,成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艺术。这里不妨介绍几个方法:

01、 朗读

其中有一个“倒读法”:“学生会发现,倒读往往别有意味。因为与其他体裁相比,诗歌中往往存在省略、跳跃、倒置、错位,从而达成一种奇异的效果。倒读还可以构成新的诗歌主题。如顾城《我的幻想》:

我在幻想着幻想在破灭着幻想总把破灭宽恕破灭却从不把幻想放过

倒过来读,把“却”字移一下:

破灭从不把幻想放过幻想却总把破灭宽恕幻想在破灭着我在幻想着

这又是一首完整的、新的小诗。原诗提醒我们“幻想的破灭”,倒置后,却成了“坚持幻想”,颇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执著。

02、 续写

“我的诗歌写作教学,往往和阅读连在一起:和诗人一起写诗。”如墨西哥诗人帕斯的作品:

在大海的黑夜里穿梭的游鱼便是闪电,在森林的黑夜里翻飞的鸟儿便是闪电。在人体的黑夜里粼粼的白骨便是闪电。

“我隐去了最后两行和标题,让学生续写,并提醒他们,诗歌最重要的是‘新鲜’,应力避平庸。”学生就有了这样的发挥与创造——

在生命的黑夜里含笑的高歌便是闪电在精神的黑夜里坚定的意志便是闪电

——这还是停留在一般的青春立志;

在心灵的黑夜里微微的悸动便是闪电

——这就直击心灵了;

在灵魂的黑夜里绝望的呐喊便是闪电

——这是为在绝望中构筑希望的鲁迅作注;

在时空的黑夜里你我的存在便是闪电

——这不一定只关乎爱情,更可以看作是对生命的审视。

在你的黑夜里我便是闪电

——有一种自信,知晓自己对于对方的意义;

在爱情的黑夜里交汇的目光便是闪电

——这就是直接写爱情了。

以上出于不同同学的三句诗,都关注爱情。可以前后相连,这种巧合也会让学生觉得很有意味。

在旅途的黑夜里响起的汽笛便是闪电

——这就有点特别:使用了通感。

在瞳孔的黑夜里惊醒的眼白便是闪电

——奇特的想象,造成奇崛之感。

同学们最欣赏的是这一句:在晃眼的闪电里连翻飞的燕尾蝶都成了黑夜

——这一句将“闪电”与“黑夜”倒置,整句的意境也体现出新鲜的诗思。

老师则告诉学生:“诗最重要的本质,也许就是带我们以新鲜的视角重新观察、感受和思考世界;从内容到形式,都应当与众不同。”

这个环节结束后,周老师告诉学生,原句为“世界,你一片昏暗,而生活本身便是闪电”,标题是“朦胧中所见的生活”。有意思的是,有些同学认为所谓的“大家手笔”很平庸,大失所望。

03、 摹写

摹写并非机械的模仿,可以跳出原诗,有更多的自我的创造和诗性的想象。比如顾城的长诗《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是大家熟悉的名篇,周老师要求学生以“我是一个     的孩子”为题,写一首小诗。学生的作品童趣盎然。光看标题就很有意思:

我是一个等雨的孩子;我是一个天空的孩子;我是一个收藏影子的孩子;我是一个熊孩子;我是一个想当老婆婆的孩子……

周老师说,其中两首特别打动她,一首有童话般的俏皮与甜美;另一首则很温暖——《我是一个温暖的孩子》:

我觉得温暖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不问为什么只是想到暖暖的黄昏的光线我也总爱感受那黄昏的温暖感受咖啡杯里的热气我想在初春的黄昏用暖意让知了多叫一夜。

周老师说:“读这首诗,恰巧是一个黄昏,这个孩子心里的温暖,也浸润到了我的心里。”

就像周老师说的那样,学生写了什么,写得好不好都不重要,关键在于唤醒其诗心。让他(她)有持久地读诗写诗的热情。诗的种子一旦播下,他们会发现,“万物静默如迷”,诗意俯拾皆是。重要的是,在诗歌里浸润过的孩子,到老了,气质也不会猥琐。说得真好:中学诗歌教育的意义、价值、必要与可能、能不能教、怎么教,答案都在里面了。关键是,老师与学生都要有诗心,即对诗的语言、意象、情绪、思维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所谓“诗歌教育”,就是老师以自己的诗心去唤醒孩子的诗心。诗心之外,还要有诗的智慧,教育的智慧:像周老师这样,诗歌教育也要有诗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好书推荐


20231105202731814-25-c4ff6.png


名家推荐《一起读童诗》

(1、2)

这两本精美的童诗选集,体现了主编的智慧,也集中了每位作家的艺术精华和经典之作。她为我们呈现出的不仅仅是孩子斑斓的童年,更有他们变姿多彩的生活。读着她,不仅能拓宽眼界,升华我们的情感,激发我们的想象,还能使我们的心灵在诗意浓郁的氛围中,得到进一步的净化。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滕毓旭

去亲戚家,带了一套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起读童诗》(1、2)作为礼物,送给他们的小孩。我以为,这套由王宜振主编的童诗选本,是目前同类选本中最好的。读这样的书,可以增长智慧,陶冶心灵,开拓视野,享受和创造语言的美,使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亲戚接受了我的礼物,天天带孩子读诗,孩子受益匪浅。好的儿童诗读了以后,不仅养心、养眼,连脸上的微笑也变得又香又甜……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张绍民

王宜振先生是一位光芒的收集者。他用自己的慧眼,发现一颗又一颗形状各异的光之体,把它们以一种全新的组合排列方式,收纳在特定的空间里,构成了带有自己审美特点的夜空——《一起读童诗》(1、2)。赶快打开这一片湛蓝澄澈的夜空吧,在这片美丽的星光下,享受它的沐浴。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青年诗人,首届东荡子儿童诗歌奖获得者 吉葡乐

《一起读童诗》(1、2),是由王宜振老师主编、黑女老师品读的一套诗歌读本。这套书里每一首诗都经过精挑细选;每一首小诗的品读,都精准到位。书里的每一首小诗,都是一个小精灵,它能迅速走进孩子的心田,带给孩子开心快乐。读读这套诗歌选本吧!它会使你的人生更加精彩。

——儿童文学作家、诗人芷涵

20231105202731658-49-4f72a.png

责任编辑:瑞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