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3-11-05 20:00:17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副刊记者 季永峰)杨志鹏长篇小说《汉江绝唱》第五站分享会,11月4日在西安举行。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诗人阎安,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延河》副主编弋舟,评论家、作家出版社编审兴安,陕西省政府决策委专家组组长胡煜,作家老村、何振基、雒忱,评论家王鹏程等近五十位读者参加了分享会。多位专家、学者、作家、评论家发言,一致认为《汉江绝唱》是近年来中国文坛的一部重要作品,是文学陕军的重大收获。《汉江绝唱》无论从作品所展现的内容,还是文本叙述的视角,以及她所涵盖的哲学思考,堪称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史诗式鸿篇巨著。她以江写史,以史写人,通过三千里汉江的百年历史变迁,再现了中华民族百年来的苦难与辉煌。
阎安认为,《汉江绝唱》这样的作品创作难度是高的,并不是一般写作者想写就能写出来的,除了作家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成熟的创作经验因素,作家在创作前还得进行大量的史料收集和实地考察准备。更为重要的是《汉江绝唱》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她的叙述视角,它以一个逝者的角度回溯百年历史,人物生命的结束即是人物命运的开始,我以三十年编辑经验的职业习惯带着挑剔的眼光阅读,刚开始担心这样叙述视角如何推进故事,很有可能在许多地方卡住了,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这种担心就完全消失了。恰恰正是这种独特的叙述角度,将整个人物故事置于一种自由灵活的叙述氛围中,小说的结构和故事的推进几乎无懈可击,人物塑造即使次要人物寥寥数笔也活灵活现。第二个个特点是方法论。不少写作者认为,题材对于写作特别是长篇小说的创作很重要,我恰恰认为方法论更为重要,如果作者没有找到他对题材的处理方法,他掌握再多生活的素材,也只是一堆材料,很难创作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精品,更不用说像《汉江绝唱》这样史诗式的大作品。这是文学陕军的一个重大收获,《汉江绝唱》所提供的的创作经验,值得年轻作家们汲取。
弋舟说:因为参加茅盾文学奖评奖的因缘,在短期内集中读了几百部作品,产生了严重的审美疲劳,但读《汉江绝唱》打破了阅读经验,一个作家有自己的写作资源,志鹏先生写了这部书,汉江在这里就变成了作家的历史,这是一件十分幸运和幸福的事。作家的写作除了方法论还有一个世界观,作家以什么样的世界观处理他所掌握的素材,汉江航运有数千年的历史,但近百年中国历史的跌宕起伏变化最为激烈,作家以深厚的家国情怀再现了这段丰富的历史,这样的作品只能出现在这个时代。这部作品放在中国文坛头排的序列里是有竞争力的。小说在现实主义的理解之外,应该有一个巨大隐喻的载体,它就是一个隐喻,长篇小说有这么一个模型,里边可以有无穷无尽的解释,这部小说对于江河的象征性,对于人物、命运和时代历史相处的方式,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文本,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
胡煜先生则在现场展现了他研读《汉江绝唱》时列出的人物关系图,他说:这部史诗式的鸿篇巨著,有名有姓出场的人物多达六十多位,以黄金峡褚家六代人的命运变迁,六次汉江与中国命运的场景,勾画出中华民族的百年变迁的历史。并将汉江黄金峡地理风光、人文历史融为一体,并呈现了汉江在国家南水北调、引汉济渭工程中的巨大效应,这是一部可以告慰汉江的历史之作。
作家何振基说:这部作品以汉江黄金峡的百年历史为背景,演绎了百年坎坷曲折的故事。在卫门褚瑞生的身上,聚集了汉中人的品格,聚集了汉江的民族性和国民性格。即使褚瑞生在生命的最后关口,仍然能够顺势而为,留下了令人深思的关于故乡的诠释。尤为令人感慨万千的是褚家三代人的爱恨情仇,四位汉江女性的曲折人生,谱写成汉江儿女坚贞爱情的绮丽情歌。
作家老村说:《汉江绝唱》不但有北方文化的雄浑,更有荆楚、巴蜀文化的神韵,特别是《楚辞》的浪漫情怀,这与作家的出身和经历是分不开的。《汉江绝唱》是文学陕军的另一种文化表达,具有重要的指标意义。
评论家王鹏程博士说:我阅读《汉江绝唱》和见到作家本人时,首先想到了逍遥游开头几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不知几千里也。这部书的创作前期,作者肯定做了大量的前期调查资料的工作,使得这部作品在关于汉江书写中,在历史文献方面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是最为丰富最为饱满的,矗立起了一座关于汉江的丰碑。他用褚家褚瑞生这个人物,一下子把百年串起来,用回溯和现实两条线索向前推进,从而呈现出百年历史。书中对于汉中地理环境和人的那种细腻精致的描写,呈现出与陕西文学中关中和陕北其他两个板块完全不同的艺术风格。
兴安在介绍了《汉江绝唱》这部作品出版后引起的热烈反响说,在北京的专家研讨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汉江绝唱》填补了中国文坛关于江河文明的空白,是一部具有文学史价值的鸿篇巨著。他说,当我们谈到一部长篇作品的时候往往会谈到史诗性,说某部作品像一部史诗等等,但实际上大多名不副实,史诗它不单是一个历史跨度的问题,或者人物众多的问题,而是应该有人物的具体密度,还要有宏观的历史观,才能称其为史实。《汉江绝唱》是可以称得上一部真正的史诗。
杨志鹏在分享《汉江绝唱》创作经验时说:由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在汉江黄金峡度过童年和少年,在青藏高原有过十几年的军旅生涯,又在汉江汇入长江的武汉上大学,最后落脚到了黄海之滨的青岛。这种人生地理环境的落差带来的心灵冲击和变化,直接影响了自己的文学创作。自己是以大海的视角回溯江河,回望童年和少年,看到的汉江不仅是过去看到的地理汉江,而是人文的汉江、文学的汉江、生命的汉江。他说,文学最终要回答生命的终极追问,只有这样,文学才会具有更加长久的生命力和艺术价值。
分享会后,杨志鹏进行了《汉江绝唱》的签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