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3-10-26 16:17:03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郑玮)10月26日,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全面深化‘三个年’活动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延安市林业局专场,延安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延民,延安市劳山国有林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局长白应飞,延安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站长南博文出席新闻发布会。
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延安人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生态、发展生态、巩固生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山川大地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全市森林覆盖率由1999年的33.5%增长到48.07%(含苹果等经济林达53.07%),植被覆盖度由46%提高到81.3%。延安南部的黄龙山、桥山林区是陕西省五大林区中的两大林区,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黄龙山、黄陵国家森林公园入选国家首批森林康养基地,劳山国家森林公园成功创建4A级旅游景区。先后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被誉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市”。
刘延民表示,延安市现有陆生野生动物264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12种、Ⅱ级25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种,子午岭林区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华北豹数量增至110多只,是迄今全国已知华北豹野生种群最为密集的区域。
刘延民介绍说,2020年1月,延安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陕北唯一的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也是全省最早投入使用的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在多方争取努力下,为中心落实了专门的编制和职数,配备了专业的救助、医疗、科研设备,保证了中心正常运行和专业力量。同时,规范了全市野生动物救护流程,建立完善了救护台账,引导全市各级野生动物保护机构履职尽责,积极有效救护野生动物。2023年5月24日,延长县林业站救助一只受伤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鹳,救护中心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延长县,经初诊无明显外伤,精神状态欠佳,无法飞翔,身体虚弱,并伴随拉黄白痢疾,疑似体内有寄生虫。工作人员将其安全转移至救助中心,采取单独隔离,针对性药物治疗等治疗措施。历经7天隔离治疗后,受伤黑鹳身体逐步恢复健康。2023年3月29日,志丹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永宁中队救助一只受伤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红隼,初步诊断右翅膀受伤已结痂,身体虚弱,拉白痢。随后对其单独隔离,开展针对性药物治疗。经过7天隔离治疗后,其可以正常进食,再对其开展长期针对性治疗,野化放归训练,身体各项机能恢复正常,达到了野化放归标准。已于9月15日对其进行野化放归。截至目前,延安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共收容救助野生动物300余只(头),其中今年收容救助120余只(头)。
同时,延安市林业局不断强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持续对华北豹、原麝、褐马鸡等重点野生动物进行调查监测,为全市14家基层单位配发了野生动物监测、救护设备,科学合理布设监测设备,定期收集、分析野生动物监测影像资料。华北豹带崽觅食、扑食羊子,寿带鸟、红腹锦鸡等珍稀物种活动迹象被监测记录。持续加强对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内重要区域的巡护力度,提高巡护效率,增加巡护频率,加强对候鸟迁徙停歇地及重点野生动物主要栖息地巡护巡查力度。敦促巡护点的巡护人员利用监控设施进行常态化监测,及时及早发现并杜绝人为干扰破坏行为。
2021年3月6日,一只编号061的朱鹮飞抵延安富县葫芦河流域停留觅食,将野外朱鹮栖息地向北推进了160多公里,自此延安便与朱鹮结下了不解之缘。为此,延安市曾多次邀请专家对引入朱鹮的可行性进行研讨论证,认为延安市已初步具备朱鹮栖息、繁衍等条件,并确定将南泥湾作为朱鹮引入试点基地。2023年10月10日,“守护绿水青山 鹮翔陕北江南”朱鹮引入延安试验活动在宝塔区南泥湾举行。延安市从朱鹮故里——洋县引入10䧳10雄共20只朱鹮,开展人工繁育和放飞试验,本次引入试验活动是探索朱鹮在高寒地区的适生能力,恢复朱鹮的迁徙习性,实现朱鹮重现历史分布地的一次重要尝试,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延安市林业局也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协作力度,建立了延安市野生动物资源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商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联合多部门开展“网盾行动”“清风行动”等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各类野生动物违法犯罪案件。今年以来,全市共出动执法车辆3574辆次,出动执法人员10376人次,检查相关企业场所3352处,检查栖息地、人工繁育场所238处,城区市场、农村集贸市场、商场、超市、水产店、饭店、渔具、车站等其他场所累计达1911家次,未发现有经营户销售野生动物制品的行为。查办刑事案件4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12人,收缴非法猎具69套。通过严厉打击,有效震慑了犯罪分子,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