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党的二十大代表常亚琼: 我从被选上村主任起,就立下誓言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2023-10-12 16:07:06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20231012161151060-70-05b5a.png

编者按

几个月前,编者邀请党的十八大、二十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常亚琼为嘉宾,但她忙于传达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国庆前才达成此邀请。张艾女士是当地著名才女,才貌双全,和常亚琼的娘家都在马庄镇,有很多共同的话题,相聊甚欢。

20231012160951118-25-0a764.jpg

张艾(右)向常亚琼赠送自己的作品

20231012160951134-16-4f542.jpg

常亚琼接受栏目主编采访

20231012161107256-27-cd311.jpg

常亚琼(左)、张艾(中)和栏目主编季风(右)

主持人:季风(阳光报《非常对话》主编)

对话嘉宾:张艾(咸阳市散文作家、秦都区作家协会副主席)

常亚琼(咸阳市秦都区双照街道消渡村党支部

嘉 宾 简 介

常亚琼,女,汉族,1969年8月生,咸阳市秦都区人,高级职业农民,咸阳市秦都区双照街道消渡村党支部书记。党的十八大、二十大代表。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三秦巾帼十杰”等荣誉。

张艾,笔名铃兰,陕西咸阳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散文学会咸阳分会秘书长,秦都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咸阳文艺》编辑部主任。政协咸阳市秦都区第十三届委员、“秦都区三八红旗手”。出版诗集《陌上云烟》、散文集《艾语》,并荣获陕西省第三届“丝路散文奖”,获首届“刘成章散文奖”单篇奖。

张艾:我们住在咸阳市秦都区,我听过您许多事迹,其中包括您传达的党的二十大精神讲座的报告。虽然没有机会走近您,听您讲述内心的故事,但这次以朋友的形式促膝而谈,让我感到非常亲切。您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还当选了党的十八大、二十大代表,“陕西省三八红旗手”及“全国三八红旗手”,陕西省劳模、全国妇联“创先争优先进个人”等称号。您当年嫁到消渡村,先实现了自家致富,看到全村靠种地维持生活,难以改变贫穷,而自告奋勇当上一组组长,要改变全村的落后面貌,带领全组群众齐心协力,把旱地变成水浇田。我们来时,在村里走了一圈,看到消渡村正在修街道,遇到的村民,都说您是一个有想法的干部。这个说法是认为您的头脑灵活,不坐享其成,总是为大家干点事,为一村人干点实在事。能否说说村北头1200米的主干渠,您怎么带领乡亲们一起修成的?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常亚琼:当时消渡村很穷,除了种地,没有其他的产业,光我们组就近200亩地,没有水渠灌溉,群众靠天吃饭。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是觉得秦都区几乎都是平原地,为啥消渡村还有旱地,我那年自告奋勇要当组长,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把主干渠修成,让大家都富起来。我在区上争取了1万元,村上有6000元。水利局预算4.3万元。我们组有一些边角地承包出去,收入了5000多元,但离修渠预算还差得很远。

当时村上正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种苹果、酥梨,种蔬菜和经济作物,如果没有灌溉保障,产值肯定低下,产业发展不起来,全民收入大打折扣。我号召大家投工投劳、义务拉土,可是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剩下大多是老人、孩子、妇女。我挨家挨户做工作,有些人工作难做,我流着眼泪去,流着眼泪回,好在换来最后大家都支持我。

修渠大会战,每个人都风风火火,4000多方土,我带头先拉。妇女们把自己两三岁的孩子带着,边干活边操心孩子的安全,最后还差几方土,都是我家拉的。我家那时有辆拖拉机,用来碾压。打水泥的时候,全村50多岁的人都参加了。那些日子,我成天在渠上,记不清多少次摸黑回家,爱人把饭端到桌前,我已经睡着了。就这样,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经过3个月的日夜奋战,村干部不懈努力,党员群众大力支持,终于修通了1200米长的渠道。放水那天,看到水流进麦田,大家高兴地拍着手,孩子们跳着叫喊着:“来水了,来水了!”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心里想:收成有希望,村民的收入也有盼头。我们全村有2000多亩果蔬地,当年每亩收入就有三四千元。全村日子渐渐富裕,我觉得修渠,是群众建了头功。

张艾:您80年代高中毕业,在马庄镇里是最有文化的女青年,人又大方能干,不乏追求者,嫁到城里不是难事,怎么就选择了消渡村?当然,现在消渡村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省级文明村。您除过担任村领导外,还创办“亚琼技能培训学校”等学校,创办培训学校的目的是什么,为消渡村带来了什么样的好处?

常亚琼:我看到农村人进城打工的很多,就想到靠种庄稼的收入确实很少。我们村和周边乡镇的群众既没有技术,又没有一技之长,外出务工只能出苦力,挣钱少。留在村上务农,又不懂新技术,不会管理,反正就是种田靠笨干,收成靠老天。妇女们不出门,围着锅台转。我在外边先进的地方参观学习后,才有了自己的想法。为了培养技能人才、高素质农民,让农民既掌握一技之长、有实用技术,也让妇女走出家门创业,创造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2013年,我注册了“亚琼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和“亚琼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当时也没有认真琢磨,就以我名字命名的。

我们搞技能培训人员,是由家政公司给安排工作。社会上年轻人在外打工上班,城里儿女也照顾不上老人,都想给父母雇个保姆,这样既带来了方便,也给我们群众带来了效益和收入。我的技能培训学校和家政公司的成立,就是让群众掌握更多的生存技能,让群众“腰包”鼓起来。也做到了解决我村群众就业问题,还有周边一些村的四五百人,都取得证书上岗,给省内外输出劳动力。我在咸阳市区包了3个小区,还有一些单位,都是输送出来当保洁、保姆。我们培训的保洁,有一个妇女自己还在外兼职,一年要挣5万元。有的在外面当育儿嫂,也一年能挣下5万多元。

办技能培训学校和家政公司,确实给村上带来了好处,鼓起了群众“腰包”,改变了以前村风,让家家无闲人。也改变了农村妇女群体的生存现状。过去在家的妇女,几乎每天打麻将,花钱是跟男人要,在家也说不起话。现在自己挣钱自己花,也能说得起话。妇女能顶半边天。有的妇女比她家男人挣钱多,对娃娃的成长也影响很大。家庭关系和谐,社会也就和谐了。

张艾:我们看到消渡村建成的村幼儿园、老年互助幸福院、村卫生室等,全村街道宽阔干净,配套设施俱全。村民每家门口栽的花木,包括门前满树的红柿树,象征全村红彤彤的幸福生活,能否讲讲这改变过程?

常亚琼:我们有自己的培训学校以后,就有这方面的经验。今年3月份,消渡村成立了“秦都区赛美盛德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秦都区赛美盛德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在这块儿,我就是想给村集体收入一部分。把自己以前的培训学校转让出去,以村上的学校为基础。就是要让村上集体经济这块儿壮大。目前,我们村在办着培训。

讲到我们消渡村全村幸福生活如柿树红红火火,的确这样,消渡村原来是“一鸣惊三县、人穷地方偏”的穷村,现在是远近闻名的明星村,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和改变,实现了“五化”:硬化、亮化、净化、绿化、美化,生态宜居、美丽庭院的村子。家家争取街道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村上解决了“一老一小”,盖了幼儿园,盖了老年互助幸福院。文化、卫生、体育、娱乐等配套设施俱全,村民的幸福指数很高。

村上学校是当年集资建的两层楼,没有了学生,要把学校撤掉。消渡村是秦都区边缘一个村,年轻人出去务工,孩子们在村里上幼儿园多好,爷爷奶奶接送安全方便。我想,能否把这所学校保留下来。2013年,我在市上、省上到处跑,争取保留学校,好不容易争取下来,才建成了幼儿园。消渡村老年互助幸福院是2014年开始建的,当时建幸福院也遇到很多困难,就是缺钱,我在外面一点儿一点儿地要,让批项目、筹资金,熬了两年,才把幸福院装修好,今年9月份才运营起来。

消渡村在改变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三言两语都说不完。反正就是一年不行,第二年继续争取。这不,在今年,我们把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也争取下来了。

张艾:消渡村在2005年修了6条主街道、村里生产路。当时先铺砂石路,预算也得6万元。可是集体公账上没有一分钱,是您和自己丈夫商量,您说服了丈夫,拿出了家里2万元的积蓄。这种敢作表率的行为让村组干部大受启发,村民也大为感动,主动添钱添力。您和村干部、村民们没黑没明地干,大家奋战在工地上,终于将全村3500米路面铺成简易砂石路。2006年,改成水泥路面,铺路面底时,又需要一笔资金。您又动员在外工作的人捐款,您还以个人名义在信用社贷款,才把铺底工程完成,最终实现了硬化路面。您为消渡村的发展和带领村民致富,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听说熟人朋友不理解,家人甚至埋怨,但都没有影响到您的初衷。可以说说您的心里话,也可以说说您受的委屈?

常亚琼:2005年,自村民把我选上了主任起,我就立下誓言,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因为我是双照街道第一个选上来的女主任,也是秦都区唯一女村委会主任。

消渡村全村8条路,街道和进村路以前是坑坑洼洼,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真的是“水泥路”。要想富,先修路,为了街道和进村的路,我上任后就跑市上,找区上,也寻镇上,反正就是要项目,争取工程,多少次坐在局长办公室,他不答应我就不走,多少次在楼道等候。有时我背着馍在外边,不敢去饭店吃饭,害怕错过了见领导的机会。我凭着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劲拿下项目,也为全村人办事的实干精神打动了领导,争取到了给村上盖办公室等项目。

当时把这8条路变成砂石路,需要6万多元钱,村集体的账上一分钱都没有,是谁当干部,就在谁家办公,连个办公室都没有。我说服了丈夫,让他将准备盖房的2万元先拿出来修路。村干部也主动垫资,最后村上都给大家还了。就是因为村民信任我,选我当村主任,我就要为大家办实事,要千方百计地把全村的路修好。

2006年修通了村子的路,当时全长500多米,政府出了一部分钱,让村上也拿出了1万元。可村集体没有钱,我就想到让在外职工集资。叫上村上的老干部,以前的老书记、老村长,冒着雨跑东跑西。当时有个老干部,他年龄最大,说想吃碗羊肉泡馍。我说咱把钱凑够,把你几个老干部带上,好好吃一顿羊肉泡馍。结果到了天黑才回来,连一碗面都没吃。这名老干部在今年春节去世了。他是一名老党员。追悼会的祭文,我是流泪念完的。心里很愧疚,至今还欠他一碗羊肉泡馍。

2008年,全村要把砂石路硬化成水泥路面。我当时希望工程队先垫资,对方在我们镇上打听,镇上领导就说,消渡村上的钱没问题。全村3.5公里的路,花了七八十万元呢。我那时成天在外跑,后来把钱要了下来。5年后,给工程队解决完了以前的垫资。

当了村干部,有多少辛酸、多少艰辛,一句两句也说不完,肯定有委屈。走过了坎坎坷坷,就是星光大道,所以没有什么。

张艾:您除过村上的事情,个人爱好是什么,喜欢做什么事?包括退休后,最希望干点什么?放开为全省女性谈谈一个现代女性的愿望。

常亚琼:除了村上的事情,我最大的爱好就是做公益。每年重阳节,我给村上老人买东西。前多年,我资助了20名贫困大学生,每人2000元钱。在汶川地震、青川地震等大灾大难中,包括现在,我做了大约有61万元的公益事情。我很感谢消渡村村民的理解、支持和信任。就是不管咋说,我要对得住群众投出信任的一票。

喜欢做啥?嗯,我也不会打麻将。平时就是忙集体的事吧。一心一意干好集体事。退休后,我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做一个有用的人,扶持新干部发挥余热,为社会作出贡献,过好晚年生活,到处走走,看看祖国的发展变化和大好美景,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再做些公益吧,我喜欢做公益。

张艾:作为党的二十大的陕西女代表,在“宣讲在基层”活动中,听说您从北京匆匆赶回来,第一时间在村上开“板凳会”,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传达给全体村民,并和乡亲们一起学报告、话未来、谋发展。这一年以来,您是怎么带领消渡村村民具体做的,又如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扎扎实实落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当中的?

常亚琼:我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参加完会议后的第一时间,就将会议精神传达到村上的党员和干部。我们在一起谋划未来、谋发展,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结合村情,制定了消渡村五年发展规划和近期实现实施的目标。力求使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消渡村落地生根结果。一年来,围绕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我去年做了四五场报告。也去浙江等地学习,看人家是怎么从三产带二产、二产带一产的发展方式。回来后,我注册了3家公司。就想着三产先挣到一部分钱,再带动二产,加工产业后带动一产,就是我们产粮食的这块儿。

这些年,消渡村投资了200多万元整治村貌,建成了党建文化一条街,建成了村上特色街区1200米,认真扎实开展全村工程,提升了村子形象,彰显了生态宜居、美丽新农村的格局。目前,向外输出的劳动力,也带回收入,发展新农村。我们既定的目标不变,消渡村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张艾:您多年来一直努力带领全村致富,提高村民们的劳动技能。现在也是膝下有孙,三代同堂,肯定有照顾不到家人的时候,能否谈谈家人对您的支持?说说您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常亚琼:我是村上的书记、主任,又兼任很多社会职务,每天事情都很多,也很忙,常常顾不上家,家人有意见很正常。但大多数时候都支持我、理解我。爱人是我的司机和勤务员,儿子、儿媳也支持我工作。女儿理解我,让我多注意身体、多休息。总之,我不管做啥,家人都很支持,也从来不说我。每天我凌晨12点睡觉,早上四点半自然醒。从来就没好好休息过,就觉得,我啥时候能好好睡一觉。

村上也不是事事都顺利,有些事会让村民不理解,反正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者忙碌的一天,每次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小孙子稚气地叫一声“奶奶”,就是我最大的快乐,一下把劳累和委屈都忘记了。

20231012160951372-89-8c426.jpg

责任编辑: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