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3-09-20 16:34:29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郑亚雷)这是一场青春养老人才的约会,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守护夕阳。
赛场上,初次“出征”的小将无所畏惧、挑战自我,久经沙场的“老将”不轻言弃、奋勇拼搏,各省市区参赛选手彼此真诚,相互共勉。场上激烈竞争,场下坦诚交流,为这场交流赛做了最好诠释。
赛场外,以赛促学,以学促干,持续推动陕西养老服务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刚刚落下帷幕的黄河流域养老护理职业技能交流赛暨陕西省“福彩杯”第六届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给天津、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广东、重庆、四川、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份的参会代表留下无数精彩瞬间和美好记忆。
这是一场思想交锋,这是一场技能展示,这是一场超越自我的逐梦……从内容到内涵,从反响到影响,从规模到规格,都超越了全省历届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创下五个“首次”,这无疑是陕西养老服务领域厚积薄发的历史性一刻。
回顾大赛过程,这五个“首次”,可以解码陕西养老护理员成长之道。这场赛事是怎样炼成的?让我们一一细数。
首次邀约省外代表队、选手参赛
“我们在总结往届大赛成功举办的经验基础上,对本届大赛进行了优化改进,除了本省12支队伍参与角逐外,采取开门办赛方式,首次邀请黄河流域和天津、重庆、广东、新疆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养老护理员同台竞技、交流切磋”。陕西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军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
21岁的刘岩是黄河流域养老护理职业技能交流赛中唯一的男选手,他也是兰州市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的第一名,阳光、帅气、细心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学习护理专业5年后,进入养老行业工作,成为一名养老护理员。“赛后我进行了复盘,通过分享和交流,看到了同行们的优秀之处,也意识到了自己以后需要加强的部分。”刘岩表示,护理行业永远是走在活到老、学到老的路上,通过这次大赛将弥补自己的薄弱环节,用专业和爱心托起夕阳红的事业。
“第一次参加省际技能交流赛,我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在技艺切磋中学到了优秀选手们的许多绝技绝活。”来自广东的选手朱小玲从事养老护理行业已经9年了,谈及参加此次大赛,她感触颇深。
“从开放中走来,走向更深层次的开放。”裁判员富爽在谈及感受时表示,从2019年开始参与陕西省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的执裁工作,见证了大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量到质的飞速变化。她认为,今年的赛事无论竞赛规格、参与人数,还是技能水平、影响力,都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届一个新跨越。
“此次创新赛制、开门练兵,十三省份选手“比武过招”,参赛选手不仅在切磋中取长补短,还在交流中加深了解,增进友谊,构建了场上竞技、场下交流的生动局面,为养老服务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探索路径,放大了赛事辐射效益。”陕西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连年举办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在广大一线养老护理员间掀起了“学技术、练本领、比技能”的热潮。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养老护理已不是简单的体力活,里面一言一行都是技术。
首次采用多赛道、分组制模式
“今年首次采用多赛道制模式,比赛的节奏更紧凑、竞争更激烈,更加考验选手综合能力。”大赛总裁判长、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护理学系主任李小妹教授介绍,今年大赛分为ABC三个赛道,A赛道为省际参赛选手竞技,B赛道和C赛道均是省内参赛选手比拼,每个赛道分为居家、社区和机构三个竞赛场景。
在经历单向赛道、线上线下协同赛道之后,今年从“单赛道”跨向“多赛道”,不只是空间维度的拓展,更是“赛道思维”的扩宽。
“多赛道同时‘技能比拼’,不仅更加真实贴近于日常工作场景,也全面接轨对标国赛。不但考核选手扎实的基本功,更注重考察选手的临场发挥能力。”大赛裁判培训考评专家朱云霞在解读考题时表示,此次办赛特色鲜明,实践导向凸显,考题设置贴近生活中老年人护理场景,取材养老服务一线真实的案例,还原选手日常实际护理操作,特别是职业组C2考题,考评知识点多达4个,难度系数之深,显而易见。
擂台上,选手们奋力拼搏,激烈角逐,身负执裁重任的裁判员更是履职尽责。这次护理“尖兵”对决中,裁判团队以专业的执裁保障了比赛的公平公正,助力比赛精彩顺利。
裁判长李小妹介绍:“本次比赛共有12位省外裁判和35位省内裁判执裁。大赛组委会非常重视裁判的选择,外省选派的裁判全是佼佼者,业务水准在业内有口皆碑。本省裁判更是经过层层选拔考核,通过各级比赛实践,都是经验丰富的资深裁判。连续五年举办赛事,不仅提高了全省养老护理员整体技能水平,而且还打造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执裁铁军,助力全省养老护理职业大赛高规格、高水平、高成效健康发展。
“在比赛过程中能明显感受到外省市裁判们专业水准和职业风范,为大赛的执裁工作也进行了一次重要示范。这不仅仅是一场选手们的竞赛,更是一个裁判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裁判员富爽表示。
相较于“国赛”,本次大赛沿用往届分组制经验,技能组侧重培养选拔“好苗子”,考核选手基本理论知识水平和生活照护、基础照护、康复服务、心理支持等各项实操技能应用,职业组注重选手突破自我精益求精,旨在以老带新、以优促新,希望鞭策鼓励更多国赛“种子选手”脱颖而出。
凭借良好的专业素养,年轻人正“冒尖”。技能组一等奖选手折树怡坦言,比赛是一种经历,成绩是一份收获。参赛并非只是赢得奖项,更重要的是为了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只要真真切切地融入进去,真情实感地为老人进行身心照护,就像是在重复日常的工作流程,完全忘记是在比赛,就能发挥出真实的水平。
星星之火掀起技能热潮。职业组一等奖获得者李露露来自西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旗下颐悦养老,虽然是一名“95”后,但是已有5年养老服务一线工作经验,她不断打磨专业护理技能,总结积累实践经验,基于相关政策制度方面的创新突破,加上自身的努力,幸运的李露露在技能成才道路上走得飞快。陆续获得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市赛、省赛一等奖,国赛二等奖,以及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陕西省技术能手、全国养老服务先进个人等荣誉。
点亮一团火,照亮一片天。这些国赛、省赛选手成为言传身教的“活教材”,让精湛的技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得到了更好的弘扬。她们的示范效应还在不断释放,正以星火燎原之势带动更多青年技能学子,意气风发地奔向技能成才的春天。
首次同期举办养老服务人才论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加快打造高素质人才大军的应有之义。
高素质养老服务人才怎么培养?如何为养老事业发展注入澎湃人才动力?黄河流域养老服务人才发展论坛与会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论坛与养老护理大赛同期举办,邀请天津、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广东、重庆、四川、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份,百余位从事养老服务研究的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集中交流研讨,为推动新时代养老服务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凝聚思想共识。
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徐怀好在致辞中,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养老服务作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核心是人才,论坛是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合力推进区域养老服务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行动和有益探索,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陕西省民政厅二级巡视员曹天刚指出,能否建设好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事关整个养老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他围绕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介绍了陕西在“扩总量”“强技能”“提待遇”“促认同”等方面的有益探索。
大会主旨报告阶段,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服务分会会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青连斌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张思锋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健康养老研究院院长席恒教授分别做现场发言。同时,日本女子大学沈洁教授和英国利兹大学孙丽教授通过视频发表演讲。
主题分享中,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一级巡视员赵庆禄,广东省民政厅一级巡视员林惜文,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二级巡视员岳秀霞,天津市民政局社会福利事业管理处副处长张培,山西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副处长白明芳,重庆市社会福利指导中心副主任倪伟,青海省养老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晓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养老服务处三级调研员张宏伟等分享了经验做法。
学术研讨环节,内蒙古大学、山西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济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文理学院、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西北工业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宁夏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围绕养老服务人才发展交流了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
这次论坛也是黄河流域首次围绕养老服务人才发展主题,学界和实践部门共同交流、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相互碰撞,共同探讨黄河流域养老服务人才发展大计。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西北大学健康养老研究院执行院长翟绍果教授表示,此次论坛深度聚焦养老服务人才发展现实需求,以期发挥黄河流域科教资源优势,探索“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继续教育+实训基地”四位一体的养老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培育高素质、高技能、高层次养老服务人才,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共同推动新时代养老服务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
首次奖励选手公益赞助超50万元
“渭南公益赞助分别奖励省内技能组一、二、三等奖选手生活家电礼包3万元、1万元、5千元;奖励省内职业组一、二、三等奖选手生活家电礼包5万元、3万元、1万元;奖励省际组一、二、三等奖选手生活家电礼包1万元、5千元、3千元。”
大赛颁奖典礼上,随着工作人员的一次次举牌公示赛事奖励,场内欢呼声、掌声不断,参赛选手纷纷点赞叫好。
据现场统计,今年渭南市公益赞助总奖金(价值)额度超过了五十万元,再次创造了历史新高。
据了解,本届赛事规模、参赛人数均远超历届,奖励额度和去年持平。因有黄河流域养老护理职业技能交流赛,省际选手和优秀奖选手相应增加,所以奖励总额度比往届都高。
汇聚爱心力量,弘扬社会正气。此次高额度公益赞助,充分彰显了社会各界对养老护理行业的关注与认可,以实际行动支持养老事业,体现了养老护理员的劳动创造和社会价值,在全社会得到尊重。
近年来,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有效提升了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同度。陕西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郭惠敏介绍,陕西这几年出台了一系列养老护理人才优惠政策、奖补措施。从市县到省级,晋升通道畅通,科班出身的年轻人专业技能得到认可,社会荣誉也纷至沓来,让他们在不长的从业经历中看到了自身价值。
从全省“最美养老护理员”选树宣传活动,到西安出台养老护理员入职补贴、岗位补贴、见习留用补贴……陕西明确了激励保障、培养培训、岗位设置、人才引进、技能补贴、职业薪酬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具体措施,逐步建立了“拴心留人”的人才培养制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养老服务工作。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投身养老行业,“朝阳”守护“夕阳”的故事正在温情上演。他们的加入,为养老行业不断注入新的生机,成为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而这些年轻人们,在守护“夕阳”的同时,通过技能成才之路,看到了职业发展的“朝阳”。
首次在大赛期间发表宣言、提出倡议
华山风骨毓俊秀,渭水襟怀揽高朋。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黄河流域养老服务人才发展论坛在陕西省渭南市举行。来自国内政产学研各界的知名专家学者交流研讨,达成共识后,发布《黄河流域养老服务人才发展论坛倡议》(简称《华山倡议》),得到了黄河流域致力于“养老服务人才”研究的专家学者响应支持。
《华山倡议》主要包括,大力弘扬扎根于历史和民间的孝文化,深入挖掘黄河流域孝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内核,传承发扬孝亲敬老美德,深化孝善敬老家风建设;聚焦人才发展建立长效机制,联合编著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系列教材,创新构建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倡导每年轮值举办黄河流域养老服务人才发展论坛;发挥黄河流域科教资源优势,推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培训等方面共建共享;互派旅居康养示范团,共同打造旅居康养区域品牌等内容。
参加大赛的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广东、重庆、四川、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陕西等省份围绕“深化养老服务人才建设”区域协作进行了坦诚深入交流,达成广泛共识,并一致通过黄河流域养老服务职业技能交流赛成果——《深化养老服务人才建设共同宣言》(简称《黄河宣言》)。
《黄河宣言》主要涵盖共创合作发展新局面、共推评估结果互认、共享科教优势资源、共商技能培训合作、共融康养旅居发展、共促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共建双向通报机制、共树尊老敬老之风等8方面内容。
“此次黄河流域养老护理职业技能交流赛和黄河流域养老服务人才发展论坛取得的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在推进区域养老服务人才交流和合作方面具有深远影响,对于深化养老服务区域协作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业内人士给出积极评价。
做好养老服务,培养人才先行。这是此次大赛交流碰撞中,两个舆论场内形成的共识。人才是第一资源,青年人才则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新时代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人才支撑。我们将以推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主动作为,积极探索、锐意创新,让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在待遇上有甜头、服务上有劲头、事业上更有奔头。”陕西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戈养年在闭幕式致辞中表示。
青春有千万般模样,期待更多年轻人选择共同守护那一抹“夕阳”,在为老服务中“陕”耀青春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