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郭玲:明察秋毫,专为疾病断“善恶”的医学法官

2023-09-15 12:03:37 来源: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与医院里其他科室门庭若市相比,这里安静的像是一方“净土”,没有进进出出的病人,没有或喜或悲的家属,也没有机械的叫号提示,只有冰凉的医疗器械、琐碎的信息核对和一阵又一阵福尔马林的刺鼻气味……

每天,患者身体上手术切除的肿块、各种活检穿刺取出的组织被装在一个个透明的泡有福尔马林的标本袋中送到这里。他们以显微镜为武器,寻找疾病根本、判别疾病性质……他们就是医疗战线上的“幕后英雄”、藏在医生背后的“医生”、病理科的医者。郭玲,便是其中的一员,潜心探检二十载、显微镜下展芳华。

此医者非彼医者  

但缺一不可

图片

出生于医药世家的郭玲,从小就受到父辈的影响,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印在了她的脑海中,立志成为像父亲一样的“医生”。学医成了她追求的梦想,时间飞逝,多年的努力,让郭玲终如愿考上了西安交通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

2003年,临床医学毕业的郭玲怀着满腔热血,踏进了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大门,原以为她可以像父亲那样,身着白大褂、穿梭于病房与手术室之间。但事与愿违,让她与临床医学擦肩而过。郭玲带着失落的心情走进了只有二人的病理科。

回家后的郭玲将委屈倒给父亲,原以为会安慰她的父亲,却语重心长地说道:“此医者非彼医者,但缺一不可”。没想到,这重于泰山简单的两句话,犹如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改变了郭玲的医学志向。

与其他科室门庭若市相比,病理科安静的像是一方“净土”。郭玲看着冰凉的医疗器械、琐碎的信息核对和一阵又一阵福尔马林的刺鼻气味……她投入到新的工作环境中,成为了别人口中“医生的医生”,疾病的最终诊断者。

取材、制片、阅片和发出报告……二十年里,她不断的重复着疾病甄别的工作,如今她凭借着过硬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工作经验,被评为病理科副主任医师,肩担病理科主任的重担,带领她的团队,攻克病理工作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期间,她还担任中国抗癌协会陕西抗癌协会罕见肿瘤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病理分会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分子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同时,她还发表SCI论文1篇,国家级论文8篇。

以显微镜为武器

精准探寻疾病真相

图片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是从病因、发病机制、形态变化及功能损害等方面入手来探寻疾病的真相……”她每天的面对的不是病人,而是一个个活体组织,通过一道道专业的检查程序,最终确定疾病的性质,为临床提供准确的病理诊断的“金标准”。郭玲说道,“病理科医生犹如‘侦察兵’,在显微镜下关注各种细胞的形态,寻找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敌人’。良性恶性仅一字之差,却关乎患者手术的大小和生存状况”。

病理科的工作讲究的是,坐得稳、守得住、积得多、断得准,而且每天都会跟二甲苯、甲醛等低毒化学试剂打交道。制片需要经过的固定、取材、脱水、浸蜡、包埋、切片、染色等十几个步骤,无一避免,即便再好的通风设施,也难以抵过天长日久的“熏陶”。冰冻制片时,切片机里温度零下二十多度,双手需要伸到箱体里面进行精细操作……这样的工作环境、枯燥乏味的工作步骤,坚守就是二十载。郭玲介绍说,病理诊断工作的核心就是“靠眼睛”看显微镜——把制作好的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是妥妥的“功夫”活,需要非常精准、细致,如同抽丝剥茧般。

近些年,乳腺癌年轻化,拿乳腺癌患者的病例来说,乳腺导管原位癌,是否有浸润或者微浸润?治疗后是否有癌残留等,都需要在显微镜下仔细探寻。“导管原位癌的微浸润灶范围往往只有不到一毫米,治疗后的患者有时只残留几个肿瘤细胞,即便残留很少,也不能被定义为缓解。所以病理稍有差错,患者的治疗就会大不相同。”郭玲说,这也体现了病理科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是使命所在。二十年间郭玲在显微镜下默默守望,只为自己那不改的初心。

见微知著精益求精

星火传承快速提升

“记得刚入职时间不久,一名瘦小的男子在妻子的陪伴下做胃镜检查胃部吸收情况,病理报告出来后,妻子兴高采烈的来取病理报告,当看到病理报告的结果时,妻子直接顺着墙壁倒了下去,结果显示为:胃癌晚期。”郭玲说,就是从那时起,我更加敬重我的岗位,立志做到见微知著、精益求精,这二十年,我一直要求着自己、要求着科室的每一位医生。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不同性质、类型的疾病,治疗方案可能“天差地别”。作为医院内最为“低调”的科室之一,为了揪出让患者得病的“真凶”,在郭玲带领下的市一院病理科医生们以日复一日的坚韧,从三查七对开始,每天都在精准地、重复着做出病理诊断的各项工作。

为了提高诊断精准率,做好科室传帮带,郭玲为科室制定了双检阅片制、疑难病例会诊等制度。高年资医师带领年轻医师读片,从典型病例讲到疑难病例,一次次耐心细致的讲解,大家的思维模式被不断开发,年轻医师的业务水平得到快速提升,病理报告做到零差错。

图片

图片

“科室不定期选派业务骨干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经常鼓励科室医生参加全国及省级病理学术会议,一次次学习的机会给了我们科室年轻的医生,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医生’”,科室医生说道。

天平上的家庭

向工作倾斜

采访中,谈到家庭时,郭玲说:“我们的工作是随叫随到,二十年来,家属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急诊手术多发于凌晨时分,需要术中送检标本,只要电话响起,我的家属就会毫不犹豫开车送我到医院。因为我的家属也明白,术中冰冻很多时候是‘以快取胜’,手术医生要根据病理结果决定下一步的手术方式,多等一分钟对患者和家属来说都是一种煎熬”。

“因为职业因素,对于家庭,我尽量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孩子上一年级开始,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天送孩子上学,直到高考毕业。偶尔周末在家做顿营养餐弥补家人,不料被冠名‘黑暗料理师’,但令人欣慰的是孩子即将大学毕业,我的绰号也被改为‘巧手美厨娘’”。说到这里,郭玲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采访尾声,郭玲表示,虽然病理科已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我市病理界排名前列。但她相信,在科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将“背后英雄”的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行医二十载,郭玲用医者的誓言不断激励和开掘自己;用行动诠释医者的初心与使命,未来,她将继续带领着团队在显微镜下守护每一位患者的健康,并为之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赵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