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紫阳:建好“三个中心” 赋能乡村振兴

2023-09-04 16:00:42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郑晓虎 黄志顺 记者 向博)全县17个镇207个村(社区)实现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全覆盖;全面启动县镇村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三级覆盖的基层政务服务模式已初见雏形;建成安康市首个县级社会治理中心,县信访接待中心、县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县综治中心合署办公,实现了县级统筹有力,部门高效联动,镇村调度顺畅。

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安康市紫阳县不断推动工作机制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社会治理中心“三个中心”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在精神文明建设、高效便捷政务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实现了“三向”发力,广泛凝聚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治理合力。

“文明实践+” 激发振兴正向动力

“不办升学酒,早就在我们村蔚然成风了。”走进紫阳县洄水镇团堡村,村民朱英祥一脸骄傲地说,“孙子考到了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没办升学酒,村里将5分的道德积分存入了道德积分卡中,积分能在‘爱心超市’换一些生活物品,这多好!”

团堡村驻村第一书记邱阳康介绍,当季度积分累积到一定数量,不仅能兑换生产生活物资,还会作为评优树模的重要参考。村民踊跃参加村上组织的志愿服务,都会赋予不等的“道德积分”分值,这种模式将村民的日常行为转为可量化、可评价的数据指标,凝聚了集体向心力。

高桥镇桂花树社区是紫阳县大型搬迁社区之一,有搬迁户903户3324人,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在家多为老人和儿童。社区党支部书记王顺勤介绍,社区先后组建了“邻里帮”“小喇叭”“和事佬”“小卫士”四支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帮助搬迁群众解难纾困。

77岁的张登发常年一个人在家,社区就将他列为了重点服务对象,志愿服务让他感受到了亲人的温暖。“有个头痛脑热,或是屋里水电有问题了,打个电话他们就上门来了,比亲人还亲。”

为严格按照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要求,下好文明实践“先手棋”,该县整合利用县融媒体中心场地240平方米作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场所,实现平台、资源、信息互促共享。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县中心、所站精心制定活动计划,围绕理论政策宣传宣讲、巩固衔接、产业就业、生态环保、民生需求和群众“急难愁盼”的普遍共性需求,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3900余场次。先后打造了社区“知心姐姐”工作室、水电维修“搭把手”、“老支书”调解团、“老哈调解室”“大碗茶”等志愿服务品牌项目20个。值得关注的是,建立的志愿服务24个项目库中,与乡村振兴有关的就占了四分之三。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要坚持外部力量与群众内生动力的双向联动,把群众凝聚起来,实现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标。”紫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冉远富表示,后续将建立长效机制,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抓手,持续打造志愿服务品牌,着力在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上下功夫,构建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政务服务+” 同向同行助力振兴

“进驻园区,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机遇,但前提是需要取得合法资质,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营业执照。”紫阳春富硒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卜东说,“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帮办代办了企业‘一照多址’变更登记业务,解决了烦心事,为咱们家乡的营商环境点赞!”

今年8月,紫阳县政务服务中心在硒谷工业园区新开设了政务服务分中心,进驻政务服务事项76项,常设2名工作人员,提供常态化政务服务。帮办代办员袁晟曦介绍,中心实行“1名项目管家+1名项目单位联系人+N个部门承办责任人”的帮办代办机制,现场为企业提供从业务受理到办结的便捷服务,还可以通过二维码进行掌上办理,28家入园企业已全部完成各项手续办理业务。

这两天,紫阳县政务服务中心信息技术股股长纪传宇和同事们正在修订完善紫阳县基层政务服务“村级直办”“帮办代办”“指导网办”3个事项清单。

清单显示,村便民服务站可以直接办理39项事项,“帮办代办”县上5个部门的24项事项,指导群众在手机上办理9个部门的32项高频网办事项,多项业务在镇村就能实现集中受理。

通过“平台传、专递送、电话约”等方式在家门口办事,群众确实方便了,但并不意味着县政务服务中心工作量减少。相反,县政务服务中心还对应清单编辑了一整套办事指南,从主管部门、办理地点、申办条件、申办材料、办理流程、咨询电话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说明。“服务下沉到镇村社区,对于基层政务服务人员来说,很多业务也会存在不熟悉的情况,这套指南就是基层政务事项的‘百科全书’。”纪传宇说。

今年年初,紫阳县全面启动县镇村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目前正按照“抓点示范、以点带面”的方式因地制宜整体推进,独具紫阳特色的“三级融通全域覆盖、一网统管全科办事”基层政务服务模式已初见雏形。

“体系建成后,将在安康市率先实现县镇村三级政务服务运行标准化、服务供给规范化、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化,真正让政务服务沉下去、群众满意提上来。”紫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邓涛表示。

“社会治理+” 削减振兴逆向阻力

“这样处理很满意,感谢你们!”8月9日,高桥镇深磨村村民谢登奎拉着紫阳县社会治理中心干部姜彦的手激动地说。

早在6月份,因土地流转纠纷,高桥司法所和镇村干部曾上门进行了调解,但双方对于土地流转协议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调解失败后,谢登奎只能又起诉到法院。“每个环节都走了,时间也耽搁了,但是还得走流程等结果。”谢登奎无奈的说。

社会治理中心成立后,接待中心主任姜彦接访了这个案子。了解情况后,与矛调中心、综治中心共同努力,立即联系相关部门和镇村干部实地查看,围绕双方当事人的合理诉求,在平等、自愿、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一致协议,土地流转纠纷得到圆满解决,现场两人握手言和。

姜彦坦言,社会治理中心发挥了“1+1+1>3”的聚合效应。以前遇到这样的矛盾纠纷,因为部门之间联系不够紧密,程序多、时间长、协调难度大,不大可能在三天时间完成处理。现在合署办公,部门之间联系密切,信息互通,能在第一时间完成处理,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走进8月1日刚刚成立的紫阳县社会治理中心,大厅配备了取号机、复印机等便民设备。办事群众进入大厅后,立即有导办人员第一时间接待,为其提供咨询、取号、引导等服务。围绕信访事项、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中心整合了县信访局、县综治中心、县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县扫黑办等职能部门和法律服务所、法学会、心理咨询服务和13个专业调委会等社会力量进驻,开展信访办理、法律服务、政策解答、心理疏导、矛盾调解等工作,实现辖区内治安问题、矛盾纠纷、信访事项联动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时办理。

“推进综治、信访、矛调等信息资源联网同步,工作同频共振。”紫阳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蒋学军介绍,社会治理中心建立健全了运行、管理、联动等9项机制,确保进入中心的事项高效处置,及时化解,为深化平安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编辑:奚钦

责任编辑: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