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3-08-01 09:53:56 来源:新华社
陕西,是承载东西商贸往来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区域。时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近日记者随新华社“一带一路全球行”采访车队,探寻陕西和古丝绸之路的联结所在。
28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张骞纪念馆的遗产区,一对造型古朴的“石虎”相对而卧,守护着古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的陵墓。
2000多年前,汉使张骞首次出使西域,开辟了连接亚欧大陆的交通线路。
张骞出使西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是陈列在张骞纪念馆内的古丝绸之路上商旅使用的古钱币。新华社记者 叶昊鸣 摄
“司马迁将张骞出使西域誉为‘凿空’,凿空西域,促成了亚欧大陆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广泛的交往,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张骞纪念馆副馆长方芳说,鉴于张骞对世界发展的深远影响,2014年,张骞墓依托“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张骞穿越戈壁沙漠,这种开拓精神也在城固县广为流传。
“在那样的年代,张骞开拓出一条通达中西的道路,这种精神值得后人学习。”今年已经70岁的张骞后人张华忠说。
如今,张华忠还在收集编纂张骞的生平资料。“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张骞的事迹,传承张骞的精神。”
离开汉中,记者随车队行驶300余公里,开往西安。
及至西安,宽阔的八车道犹似当年长安之壮阔,穿梭不息的车流展示现代化气息,“大唐不夜城”中传来阵阵喝彩……现实和历史交织辉映。
7月26日,游客在西安鼓楼附近的商业街区游览。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在陕西考古博物馆内,一件件精美文物尽显风采。近些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陕西与中亚多国开展包括联合考古在内的交流合作。
“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合考古的成果,让人们能够感知千百年前丝路沿线中外商旅络绎不绝、东西文化包容互鉴的生动面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田有前说。
2018年7月5日,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考古人员联合发掘吉尔吉斯斯坦红河古城西侧佛寺遗址。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长安,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丝绸、瓷器等由这里沿古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
今日的西安,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交通连接东西、贯穿南北,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更显朝气蓬勃。
这是7月10日拍摄的从德国杜伊斯堡返回西安国际港站的X8008次中欧班列。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肯尼亚青年大卫·马伊纳·卡莫雷从中国学成归来回到家乡,在中肯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中实现了成为电气工程师的梦想。这是2014年大卫在中国西安的长安大学拍摄的毕业照。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千年前,古人从长安出发,驼铃声声,在古丝绸之路的延展中将中华文明播向世界;
今天,我们从西安出发,车流滚滚,在“一带一路”的发展中领略中外文明历史的交融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