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铸魂”指方向 丹心谱华章

2023-07-28 22:21:07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高常生 通讯员 侯玉江 赵书)延安市新区第一中学坚持内涵发展,建强铸魂育人队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办学理念为“黄土高坡是根,红色基因是魂,蓝色科技是梦,让学生用三原色去自由地涂抹世界”,在理念引领下,开展系列党建活动,为学生淬炼红色魂魄。

1.规范化“铸魂”动作。创新党小组设立形式,将党小组建在学科组上,学科组由学科组长与党小组组长共同管理;编制《中共延安市新区第一中学支部委员会工作实用手册》,进一步深化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

2.特色化“铸魂”载体。从办学理念出发,建设“原色”课程体系,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常态化“铸魂”内容。设立63个党员示范岗,坚持以点带面,面向全体师生,常态化开展“党员名师示范课”“党员讲述党的二十大微党课”“党员一中大讲堂”“党员国旗下红色故事宣讲”“党员讲述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充分发挥党的先进性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用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铸魂”引领建设方向,绘就发展蓝图

(一)学习精神、红色领航。党的二十大精神领航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新区第一中学党支部多层次、多角度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活动,坚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作为“第一议题”,坚实筑牢思想防线。

(二)汇聚力量、一体联动。学校坚持以思想建设为引领,完善了学校办学理念系统,以党建引领团建,明确办学愿景、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思路、办学思想、管理体制、育人目标、学习目标、校园氛围、校歌等10个方面一体建设,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各个方面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助推教育教学向上向好发展的磅礴力量。

校歌

(三)目标牵引、阔步前行。建校之初,学校制定了“办起来、好起来、稳起来、强起来、名起来”的“五步走”规划,目前学校正进入“强起来”的发展阶段。为实现既定目标,学校统筹部署了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即:“235规划”,“2”为2021与2022两年,“3”为2023-2025三年,也是十四五期间学校规划,“5”为2026-2030年,是十五五期间学校规划。

党建引领发展,学校现已实现2021-2022年“牢固基础、积淀实力、扩大影响、稳步提升”的任务,完成“稳起来”既定步骤,达到“办延安最好的学校”的目标。下一步2023-2025年的目标途径及任务是:“厚积薄发、区域领跑、突出特色、形成品牌”,跨入陕西初中教育第一方阵,实现“强起来”,达到“创陕西一流的学校”办学目标。2026-2030年,要做到“文化奠基、特色鲜明、品牌稳固、影响巨大”,实现“名起来”,达到“建全国著名的学校”的办学目标。

二、“铸魂”促进全面提升,成就非凡人生

(一)强化师资增力量。学校致力于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搭建常态化校本培训、外出培训交流、网络自学平台、“青蓝工程”、“班主任论坛”、“3+3课堂”、专业技能大赛七条成长通路,形成了教师业务发展和班主任管理素养两类成长成果。学校现有省级学科带头人6人、省级教学能手30人、市级名师7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3人、市级教学能手15人、区级名师5人、区级学科带头人5人、区级教学能手4人。开展三级课题研究体系,与延安大学深度合作,实现学校教学成果的理论提升。学校现有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课题6项,市级规划课题21项,市级微型课题85项,校本课题28项。

(二)深耕课堂提质效。学校深刻领悟陕西省“三个课堂”内涵,形成了“第一课堂”教育教学、“第二课堂”课后服务、“第三课堂”综合实践的内容体系,为推动“双减”背景下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助力。“第一课堂”:学校注重打造高效课堂,结合传统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的特点,大力推行“自精合练”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日清、周清、月清”的“三清”教学监督保障机制,形成了“研读课标、精准备课”“狠抓三课、精湛上课”“创新形式、精选作业”的“三精”“双减”措施;“第二课堂”:学校坚持“校本为主、适当引进”的社团教育原则,开设各类社团77个,举办“三节一会”(即: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第三课堂”:从建校开始,学校于每年的寒暑假安排学生回到家乡,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福利院,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关爱孤寡老人,奉献爱心,在家里帮助父母,学会做饭、打扫卫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素质教育显成效。校党支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坚决打造“铸魂”党建品牌,形成丰硕成果:学校先后获得北师大“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延安市文明校园、陕西省平安校园、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陕西省节水型单位、新区管委会连续三年颁发中考质量奖牌、延安市五四红旗团委、新长征学校改进计划基地校、延安大学研究生实验基地、延安市素质教育示范校、陕西省国防教育示范校等荣誉,省内外教育人员来我校学习交流达千余人次;教师1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得“延安市五一劳动奖章”,4人次获得省级荣誉,11人次获得市级荣誉,22人次获得区级荣誉;学生中考成绩不断攀升,普高上线率达99%,1人获得2022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称号,2人次获得国家荣誉,5人次获得省级荣誉,5人次获得市级荣誉,2人开展校内个人画展,2人面向社会开展音乐会。

(四)精细管理聚人心。注重以学生为本。学校开设“病号餐”“生日餐”,创新餐饮管理,用“微”行动实现全员育人,培养学生文明就餐和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坚持以教师为要。支部秉持“在全校建立‘尊重、信任、平等、互助、简单、和谐、高效’的十四字校园人际关系及氛围”的思路,大力打造“家”文化,通过为教师开展“美食节”“生日会”、庆祝“国际劳动妇女节”等活动,让老师工作好、生活好,进一步提升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以安全为基。学校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形成校长指导,总务副校长落实,安保、物业、餐饮执行的管理模式,建立全体老师参与配合,学生会生活部、学生自管会、家长伙食管理委员会参与监督的多元化管理方式,通过“夯实安全责任,强化网格管理”“开展主题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定期安全检查,严防事故发生”“严格门禁制度,营造安全环境”的“四举措”,坚决保障师生校园安全。

三、“铸魂”孕育廉洁文化,创建清廉学校

(一)纯正风气、擦亮底色。支部以创建“清廉学校”为契机,扎实推进校领导、教职工、学生三层次的“877”清廉一中创建工作,坚持将清廉学校创建与党建相结合、与作风建设相结合、与师德建设相结合、与文化活动相结合、与立德树人相结合,围绕“清严党风、清明政风、清正教风、清净校风、清新学风”五位一体清风工程,把清廉要素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创建“以‘铸魂’党建为引领,打造清严党风”“以素质提升为基础,打造清明政风”“以师德师风为抓手,打造清正教风”“以作风建设为根本,打造清净校风”“以文化活动为支撑,打造清新学风”的“五清”工作品牌,持续推动清廉学校建设走深走实。

(二)立德树人、身心兼修。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了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有机结合的特色德育体系,构建了“三成”德育目标(初一年级成人教育、初二年级成长教育、初三年级成才教育)、“三种精神”教育内容(初一年级学习“长征精神”、初二年级学习“抗战精神”、初三年级学习“胜战精神”)、“457”红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新时代好少年”评价激励机制,坚持开展以校本培训为载体的常态化师德师风建设,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师德师风警示教育活动,印发师德师风建设培训手册,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依规治校,依法治校,以德育人。

(三)接受监督、提升水平。支部持续落实省委第十四次党代会统一安排和省委、市委、区委《关于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当前工作重点,制订《延安市新区第一中学党支部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延安市新区第一中学党支部“三个年”工作方案》等,形成党员教师“亮承诺、见行动”活动台账,设置“问题墙”和“回音壁”,积极整改问题、反馈结果,坚决践行“问题墙”前听民声,“回音壁”上看党风。

延安市新区第一中学将坚持以“铸魂”党建品牌为抓手,以“用延安精神育民族英才”为愿景,立足时代背景、结合学校实际,坚持“黄土高坡是根,红色基因是魂,蓝色科技是梦,让学生用三原色去自由地涂抹世界”办学理念,引领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守正创新,敢想敢为、善作善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责任编辑:唐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