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3-07-14 22:14:55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魏智超 范筱霞 记者 郑玮)“很感谢政府一直为我们免费培训种植技术了,到目前为止,我的两个大棚收入了八万元,再加上中间种的豆角收入两万不是问题,我这下很有信心挣够儿子上学、买房、结婚的钱。”甘泉县美水街办南沟门村民南建说。这只是该县农业成绩的一个缩影。
该县农业农村工作以“三个年”活动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二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一个中心”、坚持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农民持续增收为主线“两个导向”,实施粮食提产能、苹果强优势、畜牧扩规模、设施增效益“四大行动”,推进产业链延链补链、科技装备能力提升、集体经济消薄培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振兴试点示范“五项工作”,为甘泉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起好步开好局。
“全凭县上一直帮我们搞技术和种植培训,要不然我的大豆不可能长得那么好。”桥镇乡刘老庄村村民刘上虎说。
该县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4.2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0.62万亩、大豆种植面积1.1万亩,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10万亩,完成耕地内苗木清理面积77.82亩。
“去年试种时的稻子收入很好,今年我就大胆多栽了一些,技术员又上门指导,我想今年的收入肯定比去年还好。”道镇乡五里桥村民武力争说。
该县引进建成新品种比较试验示范点16个,全县链主企业带动完成小杂粮订单种植1.35万亩,陕粮农集团千亩谷子种植示范基地落户桥镇。完成道镇五里桥村200亩稻田建设和2022年1.5万亩高标准农田资料整编工作,2023年2万亩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已完成,正在审查。
“县上一有培训举办就通知我们,我这个没文化的老太婆都快成技术员了。”美水街道办关家沟村民李建梅刚走出邻居家的大棚,笑着说。
完成瓜菜播种面积2.03万亩,产量6.05万吨;新改建日光温室园区224亩,目前已开工建设;6个村整村推进日光温室科技装备提升,目前桥镇村、刘老庄村、和平村、兰家川村已完成科技装备提升,闫家沟村和关家沟村正在实施中;试验示范番茄、辣椒、黄瓜、西甜瓜、贝贝南瓜等五大类102个品种。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8期,培训菜农3100余人次。
“今年虽然受冻了,但对我果树影响不大,之后,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员上门指导我们剪枝技术,看到这么好的果蛋蛋,我的心里特别高兴。”劳山乡劳山村的村民王周周说。
该县大力推广延安苹果“十四五”主推技术,实施豆菜轮茬1万亩、地布覆盖5500亩、秸秆覆盖2000亩,全面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和绿色防控。建设25套小型智能气象站、100套两要素果园站,果园建成防雹网500亩;推广“3332”模式2000亩、旱作节水技术8000亩,实施富硒苹果园建设1200亩;创建2个美丽果园、2个高质高效示范园。建成冷库200吨,年产3000吨精酿果汁啤酒酿造生产线正在建设中。引进陕西兄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达成年销售5000吨苹果及农特产品合作。举办培训41场次、培训果农920人次。
“看到朋友卖羊毛、羊粪、羊的钱,已经给儿子买下了婚房,也勾起了我养羊的决心,我就好好从朋友那里学本事,再过个三二年,我也要给儿子在太皇山买套房子。”下寺湾镇胡皮头村民白建平说。
该县新建规模养殖场3个,其中千只湖羊场1个、万只蛋鸡场1个、在建千头育肥猪场1个。为6个规模湖羊场配备6套TMR自动拌料机、自动投料车等生产设备。开展产地检疫34143头(羽、只),“先打后补”养殖场3个,完成集中免疫牛7694头、羊14.35万只、猪2.6万头、鸡37万只,抗体检测达70%以上。培训2期16场823人次,畜禽到场到户培训指导53场次。
“以前农闲的时候就到出门打工去,算现在的活很难找,如今门前就有活了,再也不用出门了,我还要好好表现,看能不能干个长工。”道镇麻子街村任萍说。
经了解,该县围绕蔬菜全产业链、畜禽养殖加工全产业链、苹果产业全产业链、杂粮生产加工全产业链共策划23个菜畜果、农产品加工、小杂粮生产及苹果产业后整理项目。并引进农产品线上销售企业陕西兄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精酿果汁啤酒及苹果起泡酒酿造、辣婆姨辣酱加工、陕粮农小米加工、榆林天鹏50万只蛋鸡、10万只生猪等项目。累计完成招商引资1.32亿元。县级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据统计,共策划建设2个县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700万元。分别为甘泉县设施蔬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甘泉县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提升改造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目前设施蔬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已开工。项目申报与争项争资情况。共完成县级项目库策划42个项目,完成中省项目入库3个,完成编制可研报告3个项目,其中2022年高标准农田获得省市批复。配合乡村振兴局完成策划上报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局指导支持巩固衔接政策项目19个。共争取中省市项目20个累计争取补助资金5260.462万元。
“我今年种的这个西红柿的品种是经过上级部门检测过的,不仅长势比较好,收入也很喜人。”道镇甄家湾村村民甄二毛说。
该县完成定性检测样品6127个,覆盖率、合格率均为100%;完成定量检测40个,配合完成省级抽检23个样品,所抽检样品均符合国家标准。“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中,定性检测西红柿样品485个、豆角样品97个、叶菜类样品83个,全部检测合格。为84家生产主体开具农产品合格证8337张,带证销售农产品2679吨;开展专项抽检8批次,检测样品112个,抽检结果全部合格。检测人员技能培训4轮次,参加培训72人次;组织县乡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人员217人参加中省线上培训。
“十分感谢技术员和村干部乡干部帮我垒玉米杆和豆杆杆了,要不然我的果园今年受的灾肯定很严重。”劳山乡杨庄科村民杨大虎说。
科学应对重大灾害。该县积极主动做好农业重大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异常天气降温过程中,组织出动18个服务队、60人,动员干部600人、群众1600人投入到防冻工作中,使用防冻坑4.4万个、熏烟桶2000个、烟雾发生器100个,消耗果枝、秸秆等熏烟物资4000吨、防冻剂10吨,有效降低了低温冻害影响。
“我去年种玉米时买的肥是朋友推过来的,效果不怎么样,今年是通过执法部门上门检查过我们才到介绍的店去买,看现在的长势是特别的喜人的。”桥镇乡新庄科村民吕万虎说。
该县开展为期 70天的“农资打假保春耕,放心农资进乡村”的农资打假“春雷”行动,对全县27个门店、露天集市开展专项巡查整治行动。出动执法人员127人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187个次,规范各类进销台账 35 本,下发安全整改通知书11份,现场整改违规行为1起。抽查种子标签86个、肥料标签64个、农药标签43个、兽药标签51个。打击制止“忽悠团”在我县召集农民讲座活动3次、挽回农民经济损失4.68万元,查处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3起、罚款1.8万元。配合市支队完成了“两随机、一公开”抽查任务,完成了我县6个经营门店的专项抽查。
“以前种地时还要上交公粮,现在好了,不仅不用交公粮了,还给补钱,共产党真是太好了。”道镇兰家川今年50岁的村民刘建福笑着说。
该县加强集体“三资”监管,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同清理整治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届中审计工作,农村土地纠纷仲裁1件,收集集体经济合同1119份,涉及合同总金额4259.3594万元。全面完成2022年度63个行政村集体资产变动情况清查核实,清查资产总额为5.45亿元,经营性资产3.14亿元,非经营性资2.3亿元,清查数据已全部录入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管理系统。“一卡通”兑现一次性种粮补贴111.6万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807万元,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组织申报3家省级社会化服务组织、1家省级生态家庭农场,对50家申报的家庭农场开展认定工作。打造6个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示范村,上半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900余万元。
“以前常在厕所里掏粪交地,现在好了,不仅院子里的卫生搞好了,就连掏粪也是难事了,只能拿个筐子出去捡了。”石门和平村民杨万芳提个筐筐正在路上捡着鸡粪时,笑着对笔者说。
该县始终以“八清一改”和“清三堆、治五乱、拆违建、净环境”为主要行动内容的整治活动,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实现村庄提档升级。创建示范样板村2个、重点达标村2个,新建改建卫生厕所98座。严格执行“四包两禁止”制度,建立垃圾收集激励机制,发挥“爱心超市”作用,实行“垃圾兑换积分、兑换实物”的奖励机制,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90%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深入开展农村卫生厕所摸排工作,厕所革命后期示范县管护项目已完成地勘、设计、预算等工作,正在进行立项、财评、采购工作。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落实化肥减量增效和地膜科学使用试点项目,建立健全化肥、农膜监测机制,桥镇闫家湾村典型地块按照梅花点法进行了样品采集、样品制备、样品测量,样品测量结果已上报市能源办,完善了农膜残留监测数据库。全面开展户用沼气、沼气工程隐患排查,与各乡镇、街道办签订沼气安全生产及使用管理责任书。对全县养殖小区进行详细调查摸底,新建养殖小区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达到100%。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普查工作方案,设置5条普查路线,通过实地踏查全县共发现15种外来入侵植物,建立了农业外来入侵植物资料档案,构建了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数据库,底图绘制工作即将完成。
与此同时,办理农机购置补贴申请146份,补贴各类农业机械146台,123户农民直接享受到补贴,共发放补贴资金97.559万元。登记注册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13台,转入3台;初次申领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证61人、增驾64人。排查农机安全隐患6条已全部完成整改。高素质农民培育。在市农广校多媒体培训平台开展全市百万农民线上大培训设施蔬菜培训活动,线上培训15分钟参与人员达到13万人次以上。完成农民科技教育培训5500人次,开展“微课堂”指导培训16次,通过手机视频诊断和指导生产150余次,开展现场指导技术指导帮扶400多次,有效的提高了农民普及农业新技术能力。完善了2022年200名种养加能手后续培育工作,聘任20名农业技术专家和优秀高素质农民开展对200名培育学员的帮扶指导,聘请5名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对2022年培育的200名学员的现田间课堂培育工作。县级农广校标准化建设全部实施完成并通过验收。供销工作。培育王坪供销社为标杆示范基层社,改造升级下寺湾和道镇供销社2个薄弱基层社;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完成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4.2万亩、县域集采集配中心1个(甘泉供销综合服务中心);城关供销社改建为工作正在进行。开展农资质量检查和保供稳价工作,化肥供应量6235吨。与“832平台”在产业帮扶、产销对接、品牌塑造等方面深度合作,拓展“原味甘泉”品牌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