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郭妮:倾情奉献不言苦 以爱筑家美德传

2023-07-11 19:43:18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缑青翠)21年间,她用坚韧与顽强、真情与执着,用身体力行的实际行动和点点滴滴,全力尽好一名妻子、母亲、儿媳的责任,为家庭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诠释了中华传统女性善良、宽厚、伟大的品质,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孝老爱亲之歌,她叫郭妮,是西咸新区底张街道王村的一名村民。

宽厚心胸守家和

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郭妮自从与丈夫结婚后,面对公公在生活上的批评,她的脸上并没有表现不耐烦,而总挂着一丝微笑。“既然她嫁进这个家,公公就是她的父亲。”她说道。

据悉,婆婆在郭妮嫁进来不久后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对此,郭妮没有埋怨,更没有逃避。她认为“家有一老便是一宝”。于是,郭妮坚持数年地悉心照料着患病的婆婆,希望尽自己的努力延缓婆婆的病情,让她安享晚年。

“她人非常和善,经常把婆婆当作‘老小孩’教她为人处世的道理,改善了我们之间的邻里关系。”邻居王先生说道。有天,婆婆因一时半会记不起来儿子的名字,在社区与王先生吵起架来,郭妮知道后第一时间站出来,用温言软语疏导婆婆的心情,向邻居耐心地解释,王先生的得知后不定期还来家中看望老人,时间长了,郭妮的一举一动被邻居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当仁不让担重任

生活中,郭妮肩负着照顾老人、教育子女、经营生活的家庭重任,日子在平静中慢慢流淌,一家人幸福和睦。

2021年冬天,郭妮的公公不幸被确诊为癌症晚期,夫妻二人非常着急,求遍西安、咸阳两地的各大医院后最终无果。为了尽到临终之孝,她与丈夫日夜守在病床前,为公公喂饭换衣、翻身按摩、擦拭身体,每次忙得不可开交。在此期间,郭妮因劳累病倒了很多次,“一边打着吊瓶,一边在病床前坚守,每次我们劝说她回家休息,她听了但并不会离开病房。”丈夫任朋斌说道。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几个月,最终公公离开了人世。祸不单行,当婆婆得知此事后,因伤心过度导致脑出血被送进了医院。郭妮和丈夫一边操持公公的葬礼,一边又赶去医院照顾婆婆。亲朋们都劝郭妮不要伤心,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但她说:“公公刚走,婆婆还躺在医院,我怎么能够放心得下。”于是,郭妮又开始家中、医院两点一线地来回奔波。

无微不至尽孝心

“因为我公公去世,婆婆一直走不出情绪的阴霾,所以她的病情一直在加重。”郭妮每天带着一日三餐、水果来到医院看望婆婆,不定时还会买新衣服让婆婆开心。就这样细心照顾了一段时间后,婆婆病情逐渐好转,顺利出院。婆婆出院后,行动上不如以前灵便,为了能更好地照顾老人,郭妮夫妻与婆婆同睡一间卧室,夫妻俩每夜接连几次起床帮助婆婆起夜、倒水,任劳任怨。

去年,由于老人不慎在家里摔了一跤,导致腿部骨折再次住进了医院。在婆婆住院治疗期间,丈夫因有事外出,重任全部落在了郭妮在婆婆的病床前整整守候了四天四夜,喂饭、擦身、按摩、守夜……俨然成了婆婆的特护。

没有怨言、没有推诿,郭妮用她的爱心、孝心和诚心,默默无闻地为家庭付出着,给周围的人树立了孝老爱亲的好榜样,亲戚邻居一提到王村这个孝顺能干的媳妇都要竖起大拇指。村中一位80多岁的邻居逢人就夸,在她的身上,看到了中华儿女孝敬老人、无私奉献、积极乐观、勇担责任的优秀传统美德。她的事迹在底张街道王村广为传颂,为孝老爱亲做出了表率,树立了好的榜样。

像郭妮这样的人在西咸新区还有很多,西咸新区近年来广泛挖掘典型、培育典型、宣传典型,以典型力量引领崇德向善文明新风,形成了德润西咸的浓厚氛围。他们有的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有的获评“中国好人”“陕西好人”“西安好人”还有的获评省市级“新时代好少年”……他们行动的点点滴滴凝聚成一股力量,激励、鼓舞着更多的人,让社会充满温暖与爱。

责任编辑:瑞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