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石泉:池河李子

2023-07-04 10:55:45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石泉池河是金蚕之乡,鎏金铜蚕故里,声名远播。地处池河镇谭家湾村的秦牧果业更是一枝独秀,其规模和李子的品质引领陕南,池河李子香飘省内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富民品牌。

小暑时节,酷暑难耐,走进池河镇谭家湾村的秦牧果业,蓝天白云下,翡翠般的池河逶迤穿过青翠延绵的大山,沿途芳草萋萋,花儿绽放,青黄蓝紫的蔬菜映入眼帘,蜻蜓婉转,蜂飞鸟鸣,泥土的芬芳夹裹着脆李的果香扑面而来,农民出生的企业家秦绪杰早早在果园等待着文友们,参加采风的文友们迫不及待走进果园,看着这漫山遍野的李子园,拍照、采摘,“哎呀!好酸!”,一名文友大叫着,龇牙咧嘴。“大家别急,这片李子还没成熟,我们到山顶去观果园全景,再到成熟的李园里摘果”,秦绪杰笑着对大家说。

20230704103754709-7-c55c3.jpg

站在山顶,视野开阔,云朵好像在头顶触手可及,四周云蒸霞蔚,仿佛置身世外桃源,美不胜收,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的李树铺满山地,李子树下套种着白芨和黄精,白芨还开着紫红色的花朵,美丽极了。人进入李树下,就如进入林海一般,看不见人影,都被绿绿的李树淹没了,云蒸雾绕,仿若仙境。秦绪杰带我们走进一片李林,对着一排排挂满枝头的李树热情招呼大家:“这片蜂糖李熟了,你们挑最大最熟的摘,尽情去吃!”文友们都细细品尝,赞不绝口。但这一千二百余亩的秦牧果业在这香甜的脆李背后蕴含着艰难的创业故事。

20230704105618878-10-86224.jpg

2016年之前,这些地方是杂草丛生的撂荒地,荒山荒坡荒水无人耕种,农民出生的秦绪杰起初在石泉县从事茶叶销售,这里的好民风、投资环境深深吸引住他,他就一次性承包了一千二百余亩山坡地,种植蜂糖李、脆皮李、凤凰李、白沙桃、冬桃等十余个优良品种,特别是蜂糖李是李子中的佼佼者,成为果品中的“爱马仕”。他对山、林、路、水、电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辛勤耕耘这片荒土地。刚开始的时候,村民们担心脆李产业做不好,很多人不支持,三天两头找秦绪杰扯皮,甚至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抵制和阻拦秦绪杰开展工作。秦绪杰不知吃了多少苦,受过多少委屈,但他并没有放弃。为了解决问题,秦绪杰和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一道,召开各种大小会议,反复做群众工作,耐心疏导解释,时常忙到晚上十一二点,才逐步取得了群众的信任,他拍着胸口向大家承诺:“我们一定要将谭家湾村的蜂糖李种植成为品质最好的水果,一定要带动大家增收致富。”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这才终于使一千二百亩土地种上了李子、桃子等林果。四年后,这些桃树、李树陆续挂果上市,他吸收当地五十余名残疾人和九十多名留守老人前来果园务工赚钱,为当地脱贫攻坚、群众致富、文旅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20230704105652731-74-3cef7.jpg

绿毯上青翠的李树一棵挨一棵,树势中庸,树冠呈自然开心形。走近一看,一颗颗李子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躲在一片片绿叶丛中。圆球形的李子,铺了一层白霜,散发出诱人的果香,呈现出动人的酱紫色或甘蓝色,宛若美艳动人的妖姬。

“大家挑紫红的摘,摘之前用手轻轻捏捏是否软了,最好是稍微硬点的,这样的刚刚好,要是太软了就熟透了,那样的李子味道就差一点儿。”秦绪杰叮嘱道。

如今,基地1200亩蜂糖李、脆皮李、凤凰李、白沙桃、冬桃已全面挂果,果实饱满丰盈、色泽鲜亮、晶莹剔透、香气扑鼻,令人馋涎欲滴。以蜂糖李为代表的优质李子,正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和客商。“今年雨水好,果子丰收,产量达到四百万斤,产值六百万元,还有一千亩白芨和黄精,毛收入将达到1600万元。”秦绪杰兴高采烈地板着指头算起经济账。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蚕桑名镇,正以绿色无污染的优质果品,演绎新时代果业富民大戏,它将深度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作者:李永明)

责任编辑:李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