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3-07-03 18:06:38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严利君 通讯员 张玉钰)6月25日是第33个全国“土地日”。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近年来,王益区是如何着力破解土地资源被粗放利用、低效利用的情况?又是如何在“向存量要增量”上用好“关键招数”?今天,让我们关注一个个“寸土”变“寸金”的故事。
孟姜塬鲜桃,是王益人绕不开的话题。从以前的普通桃子到现在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小小的鲜桃,成就了孟姜塬村的辉煌,也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果。过去,孟姜塬山上的一些空地,由于找不到合适的栽培品种而没有耕种,不少成了荒地。如今不一样了,除了桃树,还有花椒和柿子种植,从山脚到山顶,一寸土地都不浪费,山顶绿树成荫,山腰果林壮观,山下热果飘香,是孟姜塬村合理利用每寸土地,积极发展产业的成果体现。除了“孟姜红鲜桃”,为争取土地利用率最大化、收益最大化,实现多元产业联动增收,效益翻倍,村上还建有大棚种植草莓,发展采摘旅游,形成现代观光农业发展格局。
土地是乡村地区的“粮袋子”“钱袋子”,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聚宝盆”。一方面,要在严守耕地红线的前提之下,唤醒更多“沉睡”的土地资源,做到地尽其用;另一方面,也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产出水平,让土地“含金量”节节攀升。我们欣喜地发现,王益区近年来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向存量要效益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例如,利用现代技术做活土地文章,向“空中”要“空间”成为当下土地节约集约的新模式。走进孟姜塬村现代智能化农业大棚里,一排排近八米高的番茄植株长势喜人,藤蔓上缀满了一串串火红的番茄,这种采用荷兰科技无土栽培出来的串番茄,最高能长到20米,工人采摘的时候需要使用升降机。“我们一年的产量大概是120吨到130吨左右,目前来看跟我们预计的差不多,长势良好,整个的采收季大概可以持续8到9个月,预计今年11月底左右换另一茬。”孟姜塬村现代智能化农业大棚经理李忠坤骄傲地介绍。
“我种了20多亩樱桃,因为个大肉厚质量高,每年樱桃一上市就有客商前来订购。为了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我经常会参加区上组织的培训,现在也通过了初级、中级职业农民资格认定考试。”塬畔村樱桃种植户阎小朋,多年来一直钻研樱桃种植技术,带动周边农户更新樱桃种植理念,更加注重樱桃品质提升,塬畔樱桃越来越成为“一村一品”致富新名片。“一寸土地一寸金”,要让群众的“钱袋子”真正鼓起来,不仅要守护良田,惜“土”如金,更要通过发挥各类农业科技、经营模式、经营主体等的创新优势,让“寸土”产出更多的“黄金”。如今,王益区有越来越多的土壤工作者,把广袤土地当作“纸张”,在上面书写着实用、管用、好用的论文,帮助农户最大限度发挥土壤的潜力;也有一批新型职业农民、返乡青年改变传统的农业耕作、销售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了增产又增收。截止目前,王益区累计培养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640人,其中初级585人、中级48人、高级7人,开设手工艺、种养殖等课程600余次,加快建设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的步伐。
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土地利用和保护上的出路就是节约集约用地。王益区正在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打造产业集聚新高地,为绿色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编辑: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