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8 18:31:11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分享到
阳光讯(记者 赵小康 通讯员 宁波)乡村振兴,文化为魂。近年来,彬州市把文化振兴作为振兴乡村、发展农村的关键,以年度《文化振兴工作要点》把方向、调重心、抓落实,研究制定《彬州市乡村文化示范村建设标准》,积极探索文化振兴助力乡村振兴有效路径,以文化为魂助推乡村振兴成效日益凸显。
一、坚持思想文化引领,有效激发农村群众内生动力
思想筑基。依托党员干部、志愿者、道德模范、彬州好人、有志青年、乡土专家组建宣讲团队,统筹线上平台和基层文化阵地,创新实施宣传文化百人宣讲进基层、百名游子忆乡愁、百人合唱颂党恩、百部影片温历史“四百工程”,致力话语体系大众化,拓展“理论+故事”“理论+文艺”等讲授方式,常态开展面向乡村的宣教活动,着力凝聚广大干部群众思想共识。
文化铸魂。坚持“小型、分散、多样、常态”原则,贴近群众、网下网上常态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奋进新征程谱写新篇章”“网络中国节”“学雷锋精神树时代新风”“到人民中去”等系列主题活动。创作推出小说《遇见》《春风吹》《龙山》、剧本《刘志丹下彬州》《公刘立豳》《权家桥之战》、戏曲《杏林风尚》《苹果红了》《新农村》、纪录片《彬州记忆·血战权家桥》、板胡独奏《彬州花儿红》、快板《彬州市红色文化八个第一》、歌曲《百年同心》、舞蹈《十送红军》等文艺精品,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扶志扶智。深化“十进”脱贫户活动,利用重要节庆、主题宣传日,充分利用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文化服务阵地,依托全市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政策解读、科技下乡、健康义诊、农技培训、普法宣传、助残帮扶、关爱老人等活动,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激发农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二、着力夯实薄弱环节,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服务保障再提升。全面维修和补损镇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为2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安装自助图书馆,配送图书5.8万册、社火演出服装器材50套,实现镇村两级体育健身广场全覆盖,不断强化公共服务设施保障。全市建成13个日间照料中心和131个幸福院,可为农村鳏寡老人安享晚年提供更多生活保障。
人才队伍更壮大。建成17类419人文化人才库,成立书画协会镇级分会、侍郎湖创作基地和镇级戏剧协会,组建文艺演出小分队12支,发展体育协会、社团等50多家,群众性文化队伍不断壮大。推进非遗文化及革命文物保护,民间刺绣及旋木工艺参加全省第五届非遗传承人绝活展示,柿子醋酿造工艺入选咸阳市第八批非遗名录,县级以上农村非遗传承人达到46人。
文旅融合显特色。规划建设国家级非遗项目“彬州灯山会”为主的特色旅游小镇,建成特色乡村振兴文化馆对外开放。举办首届梨花旅游文化节、第十四届大佛旅游节、侍郎湖槐花旅游节,配套策划公主游春、美食评选、文艺展演等10多场文化活动,开展“网眼看彬州·皆是好风光”网络主题宣传,全面宣介彬州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以文旅融合带动文化振兴。
三、扎实培育文明新风,着力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突出文明实践提信心。以拓展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抓手,统筹“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广场、科普示范公园、好人文化一条街、诗经风情园”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题广场,开通运营“彬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网络账号,打造“文明赶大集”“大喇叭讲堂”等文明实践品牌在全省获奖,进一步提振广大党员干部扎根乡村、助力振兴的“精气神”。
倡树时代新风强理念。修订“一约”、规范“四会”,打造“白骥新风”移风易俗活动品牌,“尚诚、重孝、倡俭、践勤、崇和、求实”的新民风建设全面开展。深化推广“33151”好人推荐模式,开发好人线索推荐小程序,建设网上“好人馆”,累计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获评“陕西省道德模范”8人,入榜“中国好人”36人、“陕西好人”48人、“咸阳好人”82人。举办“2022年度彬州市最美人物”颁奖盛典,集中表彰宣传101名先进典型,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培育新生力量注活力。建成乡村少年宫19所、校外教育实践基地10个,招募志愿辅导员170名,设计实施活动项目30多个,为中小学生校内外生活添彩增色。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实践,评选表彰“新时代好少年、新三好学生、星级少年”等192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乡村文化振兴增添了青春活力。
编辑:李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