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甘泉县:“六全+”服务机制 助推营商环境再优化

2023-06-15 09:49:01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范筱霞 秦延利 李瑞 记者 郑玮)“本来想着要把手续办齐至少得半个月,就算人手多也得一个星期,我都把家里的一切弄好后,抱着这个心态来办营业执照,没想到来到县审批局后,人家只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就把该要手续都办理好了,还让我别跑冤枉路,服务态度非常好,都让我有些不好意思了。”甘泉县道镇乔庄村民乔虎军激动地说。这只是甘泉县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该县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聚焦营商环境突破年目标和要求,积极推行“全方位、全能力、全链条、全免费、全周期、全透明”“六全+”服务机制,打响擦亮“甘为你·泉快办”服务品牌,营造“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政务环境,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赋能助力。
  
  全方位+一站式,让服务环境“暖”起来
  
  “现在不用再跑许多窗口办事了,一个窗口一个来小时就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如办个项目只要证件齐全就顺顺利利地办结。”县中医院的负责人王利兵说。
  
  该县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赋能,加强阵地建设,打造温馨环境,实现审批有速度、服务有温度
  
  “进门引导,结合办理的实际,走到窗口交待清楚就可以为你把证件办理好了。”今年60岁的下寺湾镇村民李万年说。
 
  
  品牌特色化。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理念,以“阳光政务”为品牌载体,以“温暖”“贴心”为总体要求,创设“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政务服务环境,在持续打造“甘为你·泉快办”政务服务品牌中彰显“甘泉速度、甘泉温度、甘泉力度”,努力打造优化营商环境的新高地、强磁场。
  
  “拿着身份证就可以在自助服务区纳税或者办证,真正方便了许多。”石门镇王平村的村民王军军说。
  
  分区标准化。在县政务服务大厅设置“行政审批区、公安专区、公共服务区、便民服务区、24小时自助服务区”五区,开设服务窗口37个。就业服务中心、电气网、税务、不动产登记等14个单位89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服务大厅;行政审批区设立综合窗口9个、后台审批室4个、统一出件窗口1个,形成了“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模式。同时,引导标识化。统一岗位设置,配备窗口电子屏、岗位标牌等基本服务标识。窗口台面、办事区域整齐划一,全力打造“一站式”政务服务阵地。在服务大厅显要位置悬挂场所名称和形象标识,统一设置公告栏,前台志愿服务岗安排专人引导,为办事群众答疑解惑。
  
  全能岗+勤务员,让干部队伍“强”起来
  
  “多谢单位的日常培训了,哪里缺人手我就能在哪里上岗,现在我都成了全能的工作人员了。”县审批局的工作人员申丽说。
  
  始终坚持优化人员配置,激发干部干事活力,实现干部“全科型”转变。推行“全能岗”。该县全面加强标准化建设,推行综合窗口“全能岗”、干部AB岗制,实现一人多岗、一岗多能锻炼,拓宽干部视野,提升干部能力,努力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让合适的事有合适的人干。
 
  
  “现在这些娃娃们的素质受到高等的教育提高了不少,我刚来就给我端过来一杯茶水,问了我一些原因,拿走我的身份证和户口本就帮我办事去了。”劳山乡林沟村58岁的村民张福林说。
  
  当好“勤务员”。该县坚持“敞开门、笑脸迎、马上办”,将“业精、嘴甜、腿勤”的勤务员服务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求干部成为能够熟练操作各项业务的“老专家”,做到“业精”;争当企业群众的“贴心人”,做到“嘴甜”;成为群众跑上跑下的“办事员”,做到“腿勤”。同时,做好“出彩人”。制定《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绩效考核办法》、《工作人员考核细则》等20余项内部管理制度,从严考核管理,规范审批行为,激发干部干事创业,让人才潜能充分发挥,确保每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梦想成真的舞台。
  
  全链条+三服务,让帮办代办“实”起来
  
  “这段时间孩子要高考,我实在抽不开身子,但店里的证件到时了,不换不行,县审批局的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来帮我把证件换了,实在是太感谢政府的好政策了。”道镇五金门市的老板秦三娃说。
  
  该县全过程坚持帮办代办,创新推行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服务机制,增强群众“获得感”,做到干部主动多帮办、群众办事少跑腿。
 
  
  “每天从网上查看到证件快到期的门市,在电话查询后,如果方便的话让他们自己来,如果不方便的话,我们就上门服务。”县审批局的工作人员曹勇说。
  
  事前“主动指导服务”。前瞻性分析预判重点项目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推出“审前介入、服务前置”创新举措,推行证照“无感延续”,为项目提供“零距离”“点餐式”服务,变“按部就班,等着企业来”为“主动指导,围着企业转”和“想方设法、帮着企业跑”,提高审批效率。三年来,甘泉县完成市场主体登记业务4109件,2023年完成市场主体登记业务741件,同比增长14.5%。
  
  “我们公司一直由黄局长负责着了,一有问题我们就直接找黄局长,省时又省力。”洛河川腌猪肉公司的负责人杨云虎说。
  
  事中“全程帮办服务”。创建“5+3”便民服务模式,即推行即时服务、容缺服务、延时服务、代办服务、专项服务“五个服务”,实现咨询服务“一口清”、发放材料“一手清”、受理审查“一次清”。特别是对延安精酿啤酒产业园一期项目、一次性医疗器械及敷料生产项目等招商引资项目,实行“一人一企、一企一策、首问负责、盯办到底”“帮办代办”机制建设,从注册登记、网上填报信息、企业名称预审、打印复印资料、项目立项申报等事项,安排专人负责,实行“全程帮办服务”,做到“手把手”扶持,助力企业办快、办好,早日投入生产。做到职责范围全程帮办、职责以外星级特办。今年以来,办结职责外事项51件,延时服务办理76件。同时,该县实施事后“跟进问效服务”。创新“十二廉”工作法,打造廉洁审批新高地,设置“没办成事登记处”,由专人负责登记群众现场未办成事的原因,做好政策宣传,帮助解决困难,让小窗口成为为民解忧的“灭火器”。建立电话回访制度,现场发放满意度测评卡,收集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及办事满意程度,今年,共收到有效意见建议3条,均及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全免费+零成本,让群众省心“赞”起来
  
  “现在办个证件不用费一毛钱,还是合法的,根本不怕人来查了,感谢政府的好政策。”下寺湾镇水产门市杨虎虎说。
  
  始终坚持亲情服务理念,不断扩大免费服务范围,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开办成本,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该县结合实际,建立“免费复印打印服务台账”“新开办企业免费刻章台账”,记录免费服务项目及内容,定期梳理帮办事项、打印情况,确定企业及群众的常办事、急办事,有针对性的形成快速解决方案,确保群众到来一次办成、复印打印一次齐全,让免费服务不仅省钱更能省时。累计免费复印打印40000余页,塑封证件3410余个,快递邮寄24件,免费刻制印章1898枚。并抽调业务骨干组建“服务专员”团队,采取“一企一人”的服务模式,以“待亲人、办家事”的亲情服务理念,开展一对一贴心帮办代办服务,为办事群众提供事前业务咨询、事中完善资料、事后跟踪协调等全流程免费帮办代办服务。累计帮办代办10000余次。
 
  
  “这里不费一分钱帮我把证件办好后,还给我刻了公司的财务章子,这下我就有信心全心全意地把门市办好了。”石门镇封建明说。
  
  送好“礼”。通过赠送包含印章、印章盒、证照封皮、政务服务手提袋等物品在内的服务“大礼包”,免费提供证件塑封、快递邮寄等服务,并为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印章,在24小时自助服务区放置发票代开自助终端,实现证照自助打印。
  
  全周期+好管家,让审批服务“快”起来
  
  “我原来施工从立项审批到项目施工许可证需要三个月,现在两个月内就全部办好了,节省了不少的时间和经费。”项目建设负责人许峰说。
  
  该县始终坚持问题需求导向,全力提供“企业全生命周期”高质量延展服务,形成“好管家”服务模式,实现审批服务集成高效。首先是咨询受理全覆盖。该县发挥引导台作用,整合大厅各类资源,打造“可视化咨询、可视化辅导”的微信群服务模式,由项目管家提供面对面沟通、电话咨询、远程视频等全方位咨询服务。组建专业受理团队,设立服务专区,由项目管家对申请事项所需材料的完整性进行初步核验。推行节假日预约办理无休服务,预约办理720件。
 
  
  “如果项目管家到不了现场,时常通过微视频查看我们的工作,我们不想认真也不行,因为达不到标准就让我们停工,那个损失可不小。”武装部行道的施工负责人刘建平说。
  
  勘验审核全规范。该县编制《现场踏勘评估指南》,建设视频互动、影像记录、影像存储等“远程电子勘验”。项目管家通过“微视频”,既可为经营业户提供在线指导,又可完成远程视频勘验。建立专业化项目管家队伍,进行业务分类审批,实现分层分类审批和审管衔接互动,形成“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行政审批服务格局。上半年,组织专家评审15次,联合踏勘22次,服务前移970次,视频勘验967次。同时,制证帮办全集成。该县建立制证中心,将证照管理、证照打印、加盖印章和制证发证等工作集中统一管理,打造“智能管理、统一出证”审批模式。项目管家依托“统一证照管理系统”,实现审批任务下达、集中打印管理、严控盖章过程、结果集中发放、自主灵活取件5个环节环环相扣、证照数据共享,切实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上半年共办理涉及教育、交通、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许可125件。并为重点项目配备“项目管家”,为工程建设项目提供优质、高效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定期开展“项目突破年管家在行动”主题活动,调度审批力量,强化部门协同,为重点实体经济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要民生项目提供定制化审批流程,助力重点项目快速推进。截至目前,共办理项目立项32件,规划许可业务15件,施工许可13件。
  
  全透明+转作风,让营商环境“靓”起来
  
  “原来我办证的时候,那些工作人员不是摆个脸就说我拿的资料不全,现在只要一个电话一咨询,人家把需要些什么都告诉了我,让我一次性就办好了相关的证件。”劳山乡劳山村果业集团的负责人王平说。
  
  该县始终坚持阳光透明审批,接受社会监督,实现了审批“透明化”。首先实行“公示公开化”。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做到“三公示四公开”,即:事前公示、事中公示、事后公示和行政许可事项公开、审核审查标准公开、工作人员信息公开、监督考核结果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其次,推出“营商茶话会”。通过向企业问计问需,举办以“企地对话解忧”等为主题的“营商茶话会”活动,收集企业诉求,分类、分主题定期以“营商茶话会”的模式,搭建政商有效沟通平台,以“面对面”解“企业忧”“群众难”,做到服务“零距离”,优化营商环境“无上限”。
 
  
  “我一天在单位上文明用语习惯了,现在说话文明了许多,闪得我大女儿整天对我瞪眼,就说我对小女儿偏心着了,说我专爱小女儿,她不是我亲生的。”县审批局马娟娟笑着说。
  
  该县创建“十要十不准”。对审批干部提出:要仪表端庄,不准随意穿搭进大厅;要环境整洁,不准脏乱无序不顾及;要履职爱岗,不准擅离职守无纪律;要快办速办,不准推诿拖延找理由;要钻研业务,不准吊儿郎当不学习;要规范流程,不准随心所欲不负责;要真心服务,不准故意刁难延迟办;要文明用语,不准争吵大声说脏话;要耐心解答,不准不理不睬不受理;要廉洁自律,不准吃拿卡要搞变通。
 
编辑:李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