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4 16:15:40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分享到
阳光讯(记者 奚钦 通讯员 吴艳)在镇坪县曾家镇宏伟村一个农家小院里,总是能看到村民杨兴翠拉着双目失明的兄弟在院子里晒太阳、拉家常有说有笑的场景。45年来,杨兴翠对几个残疾兄弟不离不弃,用自己的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尽心尽力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先后荣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陕西好人”“陕西敬老爱老助老十大善星”“首届安康市道德模范”“最美安康人(入围奖)”“最美镇坪人”等荣誉。
用爱守护特别的家
杨兴翠出生在一个特别不幸的家庭,她的母亲与父亲结婚之前,有过一次不幸的婚姻,生了一个先天性聋哑、患骨髓炎致腿瘸的儿子。1953年,母亲和父亲组建新的家庭后,不幸却再一次降临,父母生的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中,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都是先天性双目失明,加上同母异父的大哥,六个兄妹中有四个残疾。
杨兴翠自记事起,父母每天都早出晚归辛勤劳作,兄弟们不但帮不上忙,还得分出精力照料他们。父母时常担心在他们离世后,几个残疾孩子该如何生活。杨兴翠自小便随父母下地干活、烧水做饭并照顾几个兄弟,帮他们换衣服、洗头、洗脚、剪指甲,牵引他们去院子里晒太阳、上厕所……
为了分担家庭重担,杨兴翠早早退学。17岁时,母亲因劳累过度患上哮喘病不能再去地里干活,杨兴翠每天不仅要照料残疾兄弟和患病母亲的吃喝拉撒,还要和父亲到地里干繁重的农活。18岁那年,母亲的前任丈夫去世,同母异父的残疾哥哥失去了依靠,没人照顾,杨兴翠的母亲很是担心,可心有余而力不足,杨兴翠看出母亲的心思,便把大哥接到了家里。
大哥的脾气暴躁,家里经常一片混乱,每当这时,总是杨兴翠来收场,把兄弟们一个一个的安抚好,才能去干活。
带上兄弟们做新娘
1983年,20岁的杨兴翠在当时的农村已是大龄青年,眼看着同龄的女孩子都结婚生子了,可自己的闺女婚姻还没有着落,这成了母亲的一大心病。远近的乡邻都知道有个勤劳、善良、能干的杨兴翠,家里有儿子的都愿意把她娶回家做媳妇,可来杨家一说媒就都吓跑了,原来,为了这几个残疾的兄妹,杨兴翠的条件要招上门女婿。
就在这一年,本县牛头店镇的青年张道恩听别人介绍了她家的情况,被她的真诚善良打动,他做好了当上门女婿的思想准备。当他来到杨兴翠家,看见破烂不堪的土墙屋,四个比自己个头还大的残疾兄弟抱着手围坐在火炉边,还不时拌几句嘴,他犹豫了。经过一年的徘徊,第二年九月张道恩再次到杨兴翠家提亲,成了上门女婿,和杨兴翠一起照顾这一家兄弟们。
残疾人心理脆弱、急躁。有时杨兴翠对他们的照顾稍有疏忽,就会招来打骂。小弟是个很讲究的人,衣服要每周一换,而且不愿跟哥哥们睡一张床。饮食上,他不但挑食,饭菜还要求做得可口。有一年夏天,从地里汗流浃背回来的杨兴翠,忙着刮洋芋,烧灶火,煮了洋芋汤端到兄弟们手里,小弟刚吃一口,就连喊不好吃,她说:“弄得简单,吃了我要去地里锄草,天气在变……”还没等她话说完,小弟就把碗摔了,抄起椅子朝着杨兴翠的位置砸过去。虽没打着,可气坏了丈夫,冲上去就要打小弟,一旁的父亲丢下碗筷气得不行,她拼命拽着丈夫就走,大声对小弟说:“姐重给你做一碗就是了。”然后又安抚着自己的丈夫说:“他们是残疾人,让着他们,别跟他们一般见识。”
以坚守直面人间苦难
1996年,杨兴翠的父母去世,母亲临终前,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几个残疾儿子,为了让母亲放下心结,杨兴翠许下诺言,会一直照顾好几个残疾兄弟。丈夫心疼杨兴翠,不想让她太过操劳说:“四个兄弟们我们都养着,你一天太辛苦了,不行让已经嫁人的妹妹照顾两个,我们共同分担下照顾他们的责任”她也知道这些年来丈夫不容易,可她担心兄弟们换了地方适应不了,坚决不同意。为此,丈夫第一次和她较上了劲,最后,倔强的杨兴翠说:“四个兄弟我一个也不会扔下,你要是受不了,你走!”丈夫一气之下外出务工四年,直到2000年才回到了家里。这四年里,照料四个残疾兄弟和繁重的农活,杨兴翠独自一人扛在肩上。她每天清晨四点多就要起床开始一天的忙碌,烧火做饭、拾柴扫地、喂牲口……每天她都把饭盛好递到兄弟们的手里,再把菜分到他们碗里。等兄弟们都吃完了,她才匆匆吃上几口,有时饭菜没有了,她还得挨饿。
社会发展快,邻居们陆续盖起了新房,那时大哥眼里常常流露出羡慕的目光。杨兴翠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10年,攒够了钱,家里也开始盖起新房。已经58岁的大哥喜上眉梢,作为家里唯一能干活的兄弟,他每天瘸着腿,忙上忙下地搬水泥砖、扛木头。天有不测风云,还未等到新房建好,大哥就身患尿毒症,不得不到县医院治疗。治疗期间,大小便失禁,杨兴翠为其端屎端尿、擦洗身体,不辞辛劳,不言嫌弃。新房未落成,大哥便去世了,杨兴翠心里说不出的遗憾。
随着新房的建成,杨兴翠在心底暗暗谋划着用哪间屋子给两个儿子做婚房,就在她憧憬美好生活的同时,接连的打击再次向她袭来,25岁的小儿子在一次车祸中不幸身亡,丧子之痛几乎将杨兴翠击垮。但她却没有多的时间来疼痛,因为兄弟们需要她来照顾,她带着流泪滴血的心日夜操劳着。亲友们、镇村干部再一次给她做思想工作,说现在的养老院条件好,要她把兄弟们送去,但她记着对母亲的承诺,她放心不下她的兄弟们。
2016年,二哥也患病离开人世间,杨兴翠不负母亲所托,在二哥弥留之际,给予了这个命运多舛的哥哥无微不至的关怀。近几年,杨兴翠家除了种地喂猪以外,每年还喂养了50只土鸡,并用玉米酿起了酒,摸索着发展庭院经济,把日子是越过越和美、越过越富足,她常说“人在家就在,不管日子多苦多难,只要我们一家人一直在一起,家就不会散。”在杨兴翠悉心的照料和引导下,两个弟弟也能自己摸索着上厕所、洗几件简单的衣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了。她说,家里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今后一家人更要传递好孝亲敬老接力棒,继续照顾好两个弟弟。
四十余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爱的坚守,让杨兴翠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如枯树皮般粗糙的双手写满了人生的沧桑。如今,这个家庭在杨兴翠和其丈夫的精心照料下,日子越过越红火,杨兴翠用坚持和执着,书写了人间最美的真情。
杨兴翠感人事迹在乡邻中被传为佳话,成为典范,感染着一方百姓。
编辑: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