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一袭白衣一顶燕帽 她们是人间的天使

2023-05-13 12:43:11 来源: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让青春奋斗在
 
  离生命最近的地方
 
  ——陕西省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急诊科郭苗
 

  
  一提到她,给人的印象就是时刻冲锋在前、任劳任怨。郭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急诊科护士长,在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危重患者救治、优质护理服务开展等一线工作领域拼搏奋斗,书写了新时代护理人的青春赞歌。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地震,郭苗第一时间向医院请缨,作为陕西省第一批抗震救灾医疗队队员向灾区挺进。在9天9夜的紧张工作中,她不仅昼夜转运救治灾区伤员,同时支援青海省红十字医院护理灾区患者,倾力救助受伤群众,她不怕艰险、积极努力、热情服务的大医大爱,受到了当地民众和各级领导的一致表扬。
 
  在疫情防控的三年间,急诊科作为抗击疫情的前沿科室,她扎根医院,连续20多个日夜没有离开过工作岗位,组织危重患者抢救、护理。她以“高效率、高速度、高度负责”的三高要求带领科室人员冲锋在抗疫前沿,充分发挥了急诊及发热门诊的哨点作用。2022年底疫情防控新十条发布以来,急诊科工作量剧增,救护车出车是平常的3倍,接诊的危重患者比之前增多了3倍之多,阳性工作人员不断增多,郭苗带头带病上岗,在抢救室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她用担当与奉献诠释了新时代护理人的责任与使命。
 
  坚守本心,点滴光热为急救事业不懈努力。近年来,急诊科护理团队在郭苗的带领下,开展“做有温度的护士”、“以老带新”、“急诊科常见病种工作坊”等活动,使科室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急诊科护理团队正在快速、科学、健康地发展,团队先后荣获市级“咸阳市优质护理先进科室”,市级“五一巾帼标兵岗”,“咸阳市青年文明号标兵”等奖项。这些荣誉给了郭苗更多动力,她希望带领科室护理团队,不断进步和突破,推动医院急诊事业高质量发展。
 
  温情23载
 
  依然热爱护理工作
 
  ——咸阳市优质护理先进个人腺体血管腹壁外科陈静
  
 
  平凡的工作、平凡的岗位、平凡的举动,这是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3载的陈静对工作的总结,23年来,不管是从事临床护理还是护理管理工作,她都始终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病患解除身心的病痛,践行提灯女神南丁格尔乐像前许下的诺言。
 
  临床护理工作,兢兢业业、专业技能过硬。在日常工作中,强化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推行亲情服务,对待患者主动、热情,大方,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取得患者的信任,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在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中,善于从复杂的状态中处理各种问题,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以最快的速度,娴熟的技术为危重患者赢得抢救时间;注重技能提升,利用业余时间,对急救仪器进行反复的演练和培训,多次与医生配合抢救危重患者,监护仪,负压吸引,心肺复苏,动脉血气的采集等都能熟练操作。
 
  护理管理工作,有条不紊、护理团队成长迅速。针对科室中护理队伍年轻的现状,制定护理队伍培训计划,通过定期举办讲座、晨会提问、业务学习、岗位练兵、技能考试等方式提高团队的专科护理知识,科室护理人员的综合技能得到快速提升;开展护理人员分层级岗位管理,合理人力资源使用,能级对应的分管患者,制定绩效考核方案,使护理人员的工作体现多劳多得,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在提升团队业务技术方面,率先在我院开展PICC的盲穿置管、盲穿赛丁格置管、B超引导下的置管,填补了我院该项技术的空白。
 
  临床护理工作平凡而辛苦,但当看到患者康复后的笑脸,听到患者出院时的感谢,都会觉得这一切都值得付出。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咸阳市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神经外科一病区任颖娟
  
 
  任颖娟在神经外科一干就是26年,被称为神经外科护理岗位的“行家里手”,二十六年工作锻炼,她从懵懂的护士成长为一名为管理经验丰富的护士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爱心、温暖、奉献得到患者、同事、组织上的肯定。
 
  每当有急危重病人,她总是身先士卒,组织协调,配合抢救,争分夺秒,挽救无数生命。2021年7月,某工地发生塌方致多人受伤,她接到科室电话后,立即赶往科室,组织人员投入救治。半个月的时间里,她几乎天天住在医院,孩子抱怨说:“科室有多忙呀,别人妈妈暑假都带着出去游玩,我想见你一面都好难”。2022年冬天的一个中午,她刚拿起筷子准备吃饭,急诊科送来满身是血的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她顾不上吃饭,带领科室人员投入抢救,由于患者大量呕吐,全身及脸部都是血渍及呕吐物,浑身散发难闻的味道,作为护士长的她亲自动手打来热水,将患者擦洗干净,并给患者换上了清洁的病员服。
 
  只要患者有需求,全力满足。由于神经外科患者疾病的特殊性,多年来任颖娟带领团队为出院患者更换气管套管、胃管、尿管,做到护士上门、护理到家,让每一位患者感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的三年,她们的上门护理服务仍然在坚持,
 
  二十六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用她的爱心和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每一位同事,清澈得让人无法抗拒,就这样被她感染着、温暖着,不知不觉中以她为榜样,在她的职业生涯中释放着满满的正能量。
 
 
  守护生命,做一个
 
  有温度的ICU护士
 
  ——咸阳市优质护理先进个人重症医学科畅丽丽
  
 
  手执流光,守护生命。我是ICU里面的一名护士,在这个封闭的环境里,我已经默默耕耘了7个年头,虽然只是众多医护人员中平凡的一员,但我深爱着我的职业,每每听着生命支持类设备发出的生命体征正常的健康音符,每每看到患者转入普通病房时的如释重负,我读懂了奉献的价值与内涵。
 
  ICU实行24小时无人陪伴制度,ICU每位患者的所有治疗、护理、喂养、饮水护理均由护士完成。已经记不清这是多少次为偏瘫的老人翻身;多少次帮呕吐的患者清理;多少次给制动的病人按摩肢体;多少次为死亡的老者洗浴更衣,但就是这些琐碎的护理工作也让我明白了这人世间没有什么比见证生命的重生更有成就感,作为一名护士我真实的感受到发生在医院里每一个故事背后爱的热烈和苍白,我们每天的工作首先面对的是一个伟大的生命,其次才是疾病,正因为我们见多了生死,所以我们更能用心尊重每一个生命。
 
  还记得去年年底收治的一位脑梗死的老年患者,入科时他正处于昏迷,随着精心治疗和照护,我们的对话也就多了起来,我教他网上流行的手指舞活动双手,和他讲各种流行段子,他也会关心我吃没吃饭。每当给他喂饭时我说他的饭真香,他就说跟我换着吃;我故意说饭盒太烫了,他就用他能活动的手接过来端着,而且端得越来越稳;每次喂完饭他会说“谢谢”,在我们忙碌时会说一句“您辛苦”,会在探视时对家属说“送水果给护士吃”,会在我交班时问“啥时候上班”。每听到他这些话,我都会真实的感到,要赢得患者的认可与信任,懂得将心比心最重要。
 
  岁月更迭,四季轮回,作为新时代的护士,我们把爱心、耐心、细心与责任心化作一片真心,点点滴滴融茹我们的日常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也收获着真诚与温暖。
 
  每天、每人、每事、尽心、尽责
 
  我热爱这份职业
 
  ——咸阳市优质护理先进个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刘美静
  
 
  九年前,我从医学院毕业,加入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这个大家庭,在这个有爱的大家庭的关爱下,我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有责任心的骨干护士。先后获得了院级“优秀责任护士”、“患者最满意护士”、“先进个人”“爱心天使”等荣誉称号。
 
  一直以来,我努力做一个认真负责、勤快又能干的护士,每天的工作我都尽职尽责,每一件事情都尽量做到又快又好。在扎针技术上,病友都亲切的叫我“刘一针”,抢救患者我也能够独当一面。同时我深知,患者来院就医,不仅要医病,还要医心,犹记得在2021年冬天,我主管的一名患者,因在我们科室多次住院,科室护士都亲切的称他为李叔,而这次是李叔一个人来住院了,中午12点多,李叔液体还没输完,床头柜上放着方便面,我发现后,李叔说:孩子都在外地,老伴最近身体又不好,我就随便吃点,垫一垫就行了。之后我主动承担为李叔带饭,闲暇时候和李叔拉拉家常,慢慢的和李叔熟络了,李叔还会开玩笑的给其他人说“这次住院没有白来,还认了个干女儿”。
 
  “每天、每人、每事、尽心、尽责”是我工作的信念,在周而复始的护理岗位上,视病人如亲人,以爱心、耐心、细心对待每位患者。去年新冠疫情期间,科室的一位老爷爷出院后需要定期来院更换胃管,但老爷爷生活不能自理,我知道后主动承担起上门为老爷爷更换胃管,每2周一次,就这样坚持了近半年时间,一直到爷爷康复拔除胃管。
 
  护士的工作是忙碌的,每每看到患者一个个康复出院,哪怕再疲惫、哪怕再辛苦,我们的身心都是满足的,我为穿上白衣而骄傲,为是一名护士而自豪,我热爱这份职业。
 
  她们
 
  是天使,也是英雄
 
  是平凡,更是伟大
 
  在这里
 
  祝所有护士
 
  护士节快乐!
 
 编辑:李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