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6 09:02:36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分享到
阳光讯(记者 刘金)4月25日15时,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咸阳市委书记夏晓中、咸阳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何小鹏、咸阳市发改委主任李俊英出席,围绕“以开展‘三个年’活动为抓手、紧扣高质量发展创新提升目标、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现场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安排省市重点项目507个总投资3767.9亿元
夏晓中介绍,今年以来,咸阳市以开展“三个年”活动为关键抓手,建立高质量发展创新提升重点工作推进机制,定期召开会议,采取现场调度、听取汇报等方式研究推进重要事项,着力强化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硬支撑、硬基础、硬保障。
进一步扬起了大抓项目、大抓招商的喜人势头。以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为牵引,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不断充实储备库、扩大总盘子,形成梯次推进的良性循环。今年安排总投资3767.9亿元的省市重点项目507个、较上年增加74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06个、占比21%,重大产业类和科创类项目251个、占比49.5%。实行“月开工、季观摩”和“晒比评”机制,突出亩均效益和含金、含新、含绿量筛选项目,观摩现场量化赋分,奖励先进、鞭策后进,一季度开工项目627个。坚持接续当下与立足长远相统一,策划人才兴咸大会等招商活动36场,举行了咸阳籍企业和商会恳谈会、民企进咸合作交流会、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一季度引进合同项目166个。
进一步立起了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鲜明导向。以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为抓手,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标准,聚焦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做好政策供给“加法”、企业负担“减法”、激发活力“乘法”、隐性壁垒“除法”,厚植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推广“两棵树”政务服务模式,举办政企“月度早餐会”,设立民营企业“政商直通车”,深化“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容缺受理+承诺制”改革,一季度全市新增市场主体9902户、同比增长40.1%。强力推进平台公司市场化改革,做实“市带县”模式,市场化选聘经理层人员,促进信用评级提升,总规模超200亿元的5只基金全面到位。
进一步提升了奋发进取、奋勇争先的精神状态。以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为契机,推出“六团八进十讲”理论宣讲品牌,分层分批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员培训,努力让政治过硬、作风优良、本领高强成为咸阳干部的鲜明标识。实施作风能力实践锻炼“五个一批”工程,选派后备干部到重点工作一线历练,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扎实开展学习教育预热,年初安排由市级领导领衔25个重点调研课题,进一步理思路、补短板。紧扣纠“四风”树新风,实施4个方面13项专项治理,深化“双报到·为民行”活动,引导全市上下以昂扬姿态奋进新征程。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在开展“三个年”活动的火热实践中,全市工作高开稳进、稳中向好,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的硬核支撑越来越强、发展环境越来越好、干事氛围越来越浓。
三个年”活动中六项工作亮点纷呈
一是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呈现新亮点。我们扭住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部署实施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平稳向好“十大行动”,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完成663.07亿元、增长6.4%,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6%、10.5%、10.3%,实现了“开门红”。坚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由市级领导任链长,围绕16条重点产业链、8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隆基光伏项目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陕柴重工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超薄高透光电玻璃生产线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具有咸阳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加快形成。
二是纵深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进入新阶段。我们把西安—咸阳一体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总牵引,抓住用好西安都市圈建设机遇,突出全域化对接、项目化支撑、立体化推进、市场化运作,“六个一体化”不断向纵深发展。谋划实施“十大示范性工程”,城市“四大门”片区改造提升加快推进,西兴高速改扩建项目进展顺利,地铁1号线三期预计9月底建成通车,高新区跨渭河大桥6月底有望建成通车。坚持以小切口惠及大民生,实现了西安、咸阳两市公交卡同城化待遇,一批政务服务事项“跨区通办”,群众对一体化更加可感可及。
三是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有了新进展。我们依托秦创原“总窗口”,发挥“近水楼台先得月”优势,精心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高效推进科技型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和“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三项改革”科技成果路演进咸阳活动成功举办,“301”科创特区向县域覆盖,更多科创项目、科创企业、科创产业落地集聚。今年以来,新增“专精特新”企业23家、同比增长91%,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51家;继三原高新区之后,兴平、武功、礼泉3个县市园区再进省级高新区行列。
四是县域经济与乡村振兴互促并进迈出新步伐。我们着眼做强特色、彰显特质,扎实推动县域经济“强县”与乡村振兴“富民”相得益彰。将11个县市划为重点工业区、特色产业区、生态功能区,逐县市明确经济总量进位、主导产业培育等8项任务清单,“一县一策”明定位、兴产业、激活力、扩承载,全市县域经济平均规模达到184.2亿元,其中彬州、兴平经济总量突破300亿元。统筹发展特色经济、联农带农经济、集体经济和民营经济,今年以来发展预制菜加工企业42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49家,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3%。
五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得到新加强。我们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尤其今年以来,以背水一战的决心解决大气污染“老大难”问题,成立市级攻坚指挥部,“四组五专班”实体化运行,出台年度进位行动方案,严格落实“日分析、周调度、月研判、季考核”机制。紧盯“企煤车尘燃”实施企业搬迁改造、臭氧差异化管控等15个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和非现场监管执法,实行群众有奖举报和“随手拍”曝光,空气质量呈现稳步向好趋势。
六是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我们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共同富裕。持续拓宽重点群体稳定就业渠道,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服务活动,一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确定10类17项民生实事,清单化推进解决教育、医疗、托幼、住房、养老等问题。常态化落实疫情防控“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全面排查整治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深耕细作“党建引领、法融网格、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咸阳、法治咸阳。
当前,咸阳高质量发展机遇叠加、势头强劲,正处在提速竞跑的上升通道。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扣开展“三个年”活动和高质量发展创新提升目标,全面提升市域发展能级强化硬实力,积极打造西部文化名市强化软实力,更好发挥全面从严治党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自信自强、苦干实干,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编辑:李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