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0 15:30:22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分享到
阳光讯(记者 郑亚雷)4月8-9日,由西安交大一附院专家牵头,森工医院成立我省首家肺血管疾病专业中心。
在该院的启动会上,范粉灵教授团队一行与森工医院副院长王周权教授带领的心血管、呼吸及血管外科等多学科团队进行了深入交流。
范粉灵就肺血管中心建设的专业意义和流程进行了讲座,森工医院心内科何希站主任就森工医院肺血管中心建设的设想和计划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森工医院心内科首席专家王文林教授从该院冠脉疾病诊治里程及胸痛中心的工作经验出发,对该院肺血管中心建设的意义及工作开展思路做了高屋建瓴的指导和建议,森工医院呼吸科谢创周主任和血管外科的刘毅主任也分别从肺血管疾病多学科特征出发,就其多学科诊疗和重大复杂肺血管疾病多学科诊疗做了重点的规划。最后,王周权副院长团队和范粉灵教授团队,移步病区现场,从肺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早期筛查,到肺血管疾病的专业化多学科诊疗,再到肺血管疾病的心肺一体化康复,对肺血管疾病的全程的整体化管理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和规划。
范粉灵教授称,大家都知道,循环系统包含了肺循环与体循环两大系统,体循环系统压力超过正常范围从而出现高血压,已经深得人心,但肺循环压力超过一定界限,出现肺动脉高压却长期被忽略。同样,两大循环系统中,构成体循环的动脉狭窄或血栓栓塞(如脑梗塞、冠心病、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等)也得到广泛关注,相比而言,构成静脉系统的深静脉和/或肺动脉狭窄或血栓栓塞近多年才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其原因并不是肺循环不重要,更不是肺循环疾病少见,而是它不能简单的用血压计这样的无创方法发现和诊断,而是需要心动超声、CT,甚至有床的右心导管检查等才能筛查和确诊。
近年来,影像学治疗诊断技术取得翻天覆地的发展,以肺动脉高压和肺栓塞两大致命性疾病为代表的肺血管疾病频繁的进入医学领域里。随着对该类疾病诊断技术及其认识的提高,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肺血管疾病不但是一类被长期低估的症候群,更是一个被远远被低估了的疾病。尤其是一场席卷全球旷日三年之久的新冠感染导致的COVID,更进一步让专家认识到了急性肺栓塞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一大劲敌,在COVID普通住院患者和ICU监护病房分别高达14.7% 和23.4% ,是 COVID患者死亡最常的原因之一。并且在存活的肺栓塞患者中,约 50% 的患者存在肺栓塞后综合征,其中以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最为常见。除了肺栓塞能够发展为肺动脉高压,更多系统、器官和学科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免疫性疾病、左心衰/瓣膜病,缺氧或呼吸性疾病等常见病,甚至代谢性疾病、血液病、慢性肾病等均和可能导致肺动脉压力增高。因此,肺血管疾病中的另一大代表性疾病---肺动脉高压,又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常见的复杂性疾病。最新的流行病学资料及2022ESC指南报道,肺动脉高压在总体人群中可以占到1%,65岁以上人群中占到1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肺动脉高压也成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然而,如此高发和常见的急性肺栓塞,其危害性又堪比主动脉夹层和急性心肌梗死,是人类生命的第三号杀手。即使慢性发病,进行性加重的肺动脉高压,诊断后如不及时治疗,其第1年的死亡率高达32%,第2年和第5年则升至52%和66%,近一半的PH患者在确诊后的2~3年内死亡;即便进行了成功的肺移植或心肺联合移植,3年和5年的生存率也仅为55%和45%,被喻为心血管病中的“癌症”。在如此凶险却又普遍存在的肺血管疾病面前,医生的医疗的重点和方向也需要随之变化。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心血管、呼吸、风湿免疫、血栓性疾病等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肺血管专家和学科带头人,许多大型医院专门成立和肺血管病房、专业中心和专业治疗小组。不断更新的国内外指南,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烈的推荐,建立肺血管专业中心、肺血管疾病多学科诊疗、在肺血管专家指导下决策治疗等等。
西安交大一附院肺动脉高压专业治疗团队,在首席专家范粉灵带领下,从事肺血管疾病近20年,建立了我国首批肺动脉高压专病门诊和我国西部首家肺动脉高压多学科MDT中心。在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发起的心血管疾病管理能评估和提升项目(“全国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工程(cardiovascular disease quality initiative ,简称CDQI))的肺血管中心建设中,西安交大一附院肺动脉高压MDT中心获得首批卓越中心。
同时作为国家肺血管中心秘书长的范粉灵教授表示,会继续将肺血管疾病中心建设和能力提升逐步向基层推广和扩展。从工作实践出发,贯彻国家“诊断+治疗+康复”的医疗工作方针,身体力行,践行国家对重大重点疾病诊治能力提高及人员培养的推行政策,促进区域肺血管病的诊疗网络体系的建设。
编辑: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