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4 11:55:30
来源: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分享到
“医生,我们宝宝脖子上有个疙瘩是怎么回事呀?”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保科门诊,一位来满月体检的宝宝家长焦急地向医生询问。经过查体,医生诊断宝宝很有可能是患有先天性肌性斜颈。什么是先天性肌性斜颈呢?今天就来回答我们门诊中,家长最常问的一些问题。
什么是先天性肌性斜颈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一种发生于小儿头颈部的姿势畸形。患儿因为一些先天或后天因素的损伤,导致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和缩短,早期患儿颈部可触摸到圆形或梭形的无痛包块,并逐渐出现头颈部向一侧偏斜以及面部不对称。对于四岁以内的患儿,通过及时正规的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矫正效果。但如果治疗不及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影响头颈部和面部的正常发育,畸形会更加严重。通过手术治疗不能完全矫正的畸形患儿,可引起头部和面部畸形、脊柱侧弯等后遗症,对患儿的身心造成巨大影响。
先天性肌性斜颈有什么症状呢
一、斜颈畸形
婴儿出生后,可发现患儿头部向患侧倾斜,面部向健侧旋转,下颌指向健侧肩部。2~3周后斜颈畸形更加明显。将头转向健侧明显受限,症状较轻者应仔细观察才能发现。此症状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日益加重。
二、颈部肿块
一般在出生后或出生后2周内可触及颈部肿块,位于胸锁乳突肌中下段,以发生于右侧者多见。此肿块呈梭形,无压痛,一般在1~2个月后达到最大,之后逐渐缩小至完全消失,此类患儿中有一部分可发生肿块不消失并产生肌肉纤维化和挛缩引起斜颈畸形。
三、颜面部畸形
先天性肌性斜颈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疗,2岁后即会出现颜面部畸形。主要表现为面部不对称,双侧眼外角至口角的距离不对称,患侧距离缩短,健侧增长。患侧眼睛位置平面降低,因双眼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易产生视力疲劳而出现视力减退。健侧颜面部圆而饱满,患侧则窄而平。颈椎可发生代偿性侧凸畸形。此外,患儿整个面部,包括鼻、耳等也可出现不对称性改变。
除上述主要表现外,先天性肌性斜颈还可合并先天性髋臼脱位及颈椎其他畸形。
什么原因导致先天性肌性斜颈呢?
胎位不正、遗传因素、其他因素(孕期子宫感染、羊水过少、动静脉栓塞等)。
先天性肌性斜颈如何治疗呢?
一、局部按摩
涂以滑石粉,用拇指或食指在肿块反复按摩,可活血、消肿、散结、解痉,促进肿块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二、牵拉
持续将头牵向健侧。做时根据患儿月龄选取合适的体位,父母用双手按住其肩部,将其下颌转向患侧(即颈部包块处),让肌肉处于拉长伸展状态,手法要轻柔,防止用暴力。
三、斜颈贴
当肿块未吸收局部按摩完后贴敷斜颈贴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四、肌效贴
肿块吸收后施以肌效贴以缓解胸锁乳突肌紧张,并促进对侧胸锁乳突肌收缩。
五、物理因子疗法
通过红外线、直流中频电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挛缩。
六、康复治疗
有些患儿可能存在一些发育中的问题如:肌张力、姿势的异常也会导致我们宝宝“歪脖”,所以这类患儿还需及时进行康复治疗。
家长如何进行护理
一、姿势固定
让婴儿仰卧床上,脸向患侧,枕部向健侧,用沙袋(或米袋)固定,保持头在以上体位。
二、体位疗法
编辑:李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