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汉阴县城关镇:大棚经济“钱”景旺

2023-03-16 15:53:54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李孝华 通讯员 张辉)“在家门口务工,每天在果蔬大棚里忙活七八个小时就能挣100块钱,既能照顾家庭又有收入,这个大棚产业园建得好啊。”近日,说起现在自己从事的工作,汉阴县城关镇中堰村的倪小朋很开心。
 
 
     在汉阴县城关镇中堰村,像倪小朋一样每天忙碌在果蔬大棚里的务工群众一共12名,按每人每天80-100元结算工资。中堰村70亩果蔬大棚产业是近年来该村按照“支部引领、能人带动、群众参与、集体增收”思路,发展的集体经济项目,通过产业带动就业,不仅带动了村集体收益,也实现了群众家门口致富。
 
 
    2021年,该村将闲置的土地整合建设了一期30余亩传统果蔬大棚,在村集体合作社的精心管护下,时令果蔬抢先上市收益可观。2022年,有着农业经济发展经验的能人刘少涛看准商机将大棚承包,凭借超前的农业发展理念和先进的种植技术,将传统果蔬大棚升级为智能化果蔬大棚,日常管护过程中,务工群众通过手机终端APP远程操作,就能实现智能控温、水肥一体滴灌、雾化灭虫等智能管护。“今年我们的二期果蔬大棚已经落成,更多的群众将入园务工实现增收。”刘少涛说道。
 

  被称为汉阴县“后花园”的麒麟村,村集体合作社的草莓大棚里一片忙碌,游客们在草莓园里采摘、品尝,不时地拿出手机摆拍。看到草莓园观光游玩的人络绎不绝,加入合作社的群众脸上挂满了丰收的喜悦。
 
  “我们合作社种的草莓全部采取无公害方式种植,物理防病虫害,绿色生态又健康,草莓果实个大色香口感好,品相好的可卖到30元每斤,这几天每天可以卖200斤以上,很受消费者喜欢。”合作社经理人对大棚经济带来的致富“钱景”很乐观。
 

  麒麟村的生态草莓大棚采摘园曾是一片无人耕种的荒地。近年来,该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环境优先、产业为基、生态发展”的带农致富路子,坚定不移地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经济,通过四年的建园升级,草莓大棚采摘园已经成为县内外游客知名的游玩观光地。
 
 
 “村社联建兴产业、”是今年汉阴县城关镇推动产业振兴的总体思路,村有土地资源,社区有销售路子,两者有机结合是深化“一镇多元、一村一品”产业兴旺的重要举措。前进村和李家台社区通过支部联建签订大棚经济合作协议,在闲置土地上规划建设了50余亩果蔬大棚,为群众提供了20余个务工增收岗位,也实现了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变废为宝。”
 
  
      “以前村里的闲置的劳动力是‘吃完饭、没事干,三三两两瞎转转’现在是‘早起床、赶入园,大棚管护忙挣钱。’没事干的现在都被合作社动员到产业园去了,村里看不到闲人了。”说起支部联建发展果蔬大棚经济带来变化,前进村党员杨启军很是感慨。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今年春耕生产以来,汉阴县城关镇大力推进产业振兴工作,在党委政府号召下,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坐到农家小院,面对面、心贴心地宣传党的惠农政策,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手把手教授种植技术,使全镇大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镇300余亩果蔬大棚已将辖区生态地理优势转化成了带农致富的“红利”,为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强村富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果蔬大棚经济是汉阴县城关镇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镇21个村因地制宜地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先后建成省级、市级园区各一家,县级园区6家,县级合作社与公司35个,家庭农场105个,种养殖大户160余户。累计发展猕猴桃、葡萄、樱桃、金丝黄菊、黄桃、无花果、脆李、青花椒、黄花、绿茶等富硒产业园10000余亩,确保了产业发展的“造血”功能不断强化,也坚定了辖区群众依靠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信心。

 
编辑:奚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