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8 21:23:42
来源: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分享到
2018年,在甘肃平凉看苹果冷库的河南农村人叶明(化名)回家探亲,当列车行至咸阳站的时候,他就感觉自己身体有些不对头,可能要出大麻烦,便决定下车治疗。当住进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时候,已是傍晚时分。可这位一贯乐观的40岁的汉子万万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竟全身瘫痪了!
经神经内科朱浩检查,叶明已属颈动脉夹层合并远端栓塞的重症卒中患者,需要立即实施抢救手术。可患者身边没有同意手术的亲属签字人。紧急上报医院后,明确救人命要紧,责任医院来负。
朱浩大夫马上佩挂上阵,冲进手术室,与死神展开搏斗,运用高新技术,远端取栓,在近端动脉处安放支架......
待叶明的妻子从河南的村子风尘仆仆赶来时,丈夫已手脚灵便,咧嘴笑着。叶明的妻子见状悲喜交加,扑通一声,竟跪倒在朱浩大夫的面前,喊一声恩人呀,便放声大哭,她说:我们上有老、下有两个娃娃,全靠叶明在外打工养家,朱大夫救了我们全家呀!朱浩忙拉起叶明的妻子,也潸然泪下,他这位农家子弟知道农民的苦啊!在场人无不为之动容。
叶明回家将息一段,又上平凉看冷库去了。可他之后春节回家探亲,总会背一袋子甘肃苹果,到咸阳站下车,风雪无阻地来看望朱浩。朱大夫视之为兄弟情分,这情分包含着他的个人人生价值和医生职业的社会意义!
2021年11月份的一天,陕工学院学生李星(化名)在宿舍突然发病昏迷不醒。后经朱浩大夫检查,患者李星已蛛网膜下腔出血、颞骨骨折、静脉性脑梗死、脑出血,生命已游离在死亡的边沿!
据护送李星来咸阳第一人民医院的老师讲,这孩子没有医保,其父辈四人,三个光棍,全家就守着这一棵独苗!农家贫困,无钱抢救。
市一院院长卢健闻讯下达命令:生命大于天!全力抢救!并发出倡议:为抢救这个大学生,号召全院党员职工积极捐款。
朱浩大夫再次进入阵地,分秒必争地与死神展开厮杀,先要从静脉窦将血栓取出。这个时候,他的领导业务副院长鱼丽萍,这位全国三八红旗手,就坐镇在手术室外,一边为他仗胆;一边安抚心急如焚的患者家属。手术取得成功,其他病症同时开始治疗。
可一个月后,患者依然处于昏迷状态。时值初冬,但相互换班护理的患者亲人家属感觉空气在燃烧,他们已绝望到准备放弃治疗。但以朱浩为首的全科室大夫们却不放弃这条年轻的生命!他们一边做着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融化他们悲观冰冷的心;一边精心的加紧治疗,时时观察、多次调整治疗方案,有分工、有合作,发挥着集体的智慧,仿佛投入一场攻坚大战。
大夫们的努力和担当,感动了苍天,终于在患者昏迷1个月零8天的时候,奇迹出现,李星醒来了!且一天一个样子,三个月康复后,上学去了。望着这位17岁的小伙子,阳光帅气的活跃在校园里、运动场上,朱浩们颇有些成就感!
像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猝不及防,心血管、脑血管病已成为人类一大杀手,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始终迎难而上,逢敌亮剑。2019年11月宣布成立神经内科三病区。经过考察,院领导班子决定任命朱浩为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的主任。随后又在2021年兼任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主任。卢健院长顶着压力,在别的科室精简合并的背景下,神经内科的内涵与外延在不断地健全和完善......
他们相信朱浩,知道这位江苏徐州的南方才子,从西安交大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分在西京医院历练多年。2017年,内心富有使命感的独闯咸阳,来到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他默默地沉淀下来,深入了解这里的医院文化,调整自我,尽快适应,低调、隐忍、厚积薄发。认定的事情,不会改变,能干的事情就会干成,就像锥子到哪儿都能露出尖儿,他就这么倔强,而且胆大心细,已先后成功完成过许多台高难度的大手术;成为咸阳地区脑血管病取栓第一人,在全国取栓大赛中代表西北取栓俱乐部,夺得一等奖......时间铭记梦想的足迹,历史镌刻奋斗的功勋。
图片
朱浩走马上任后,环顾四周,只有他和副主任王沛、护士长三人专业对口,其他人都是从各个科室抽调来的。他知道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太强的行业,他更明白一花独放不是春的道理,便大力开展科室的业务培训,将每周四作为统一培训日制度化,他是要带出一个脑血管取栓团队来!
为此,他们创建科室文化为:“一群人,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他视之为凝聚全科室心力的灵魂,以此逐渐建立他们神经内科的精神密码。之后,他们心有光芒,逆风飞扬,每周三、周四、周六,无论是赤日炎炎,还是风雪交加,他们都会前往咸阳各县区市医院,帮那里的医生教学,查房。
先教他们学会静脉溶栓,再教他们脑血管造影手术。朱浩们的行为令基层的一些同志很感动,他们说:俗话讲,手艺人心短,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啊。咸阳第一人民医院的境界高!而朱浩认为:脑血管病一旦爆发,1分钟会死掉180万个脑细胞,与病魔、死神的斗争,分分秒秒,耽误不得!患者必须第一时间得到抢救治疗。否则,若从县区偏远的农村再送到咸阳来,危险系数将会成倍加大。这就是他的格局!从而咸阳第一人民医院和咸阳13个县区基层医院取得了广泛的业务联系,扩大了社会影响力,赢得了美誉度,渐渐名声大振!
朱浩还担任着脑科病院的党支部书记,在党员会上,他常讲:大家要记住,我们首先是党员,然后是医务工作者。他主持的全科室人员参加的民主生活会,常年按期举行,会议内容主要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领导和同志之间,医生和护士之间,每个人之间,专挑工作上的毛病、或解释工作当中产生的误会,医务人员也需刀刃向内,刮骨疗伤。会场气氛,一会电闪雷鸣,一会春光融融,重在提高医德医风,建立起“患者即家人”的感情,树立起“为患者谋健康是医生的责任”的观念。
针对工作业务上的薄弱环节,切磋技艺,薪火相传。朱浩认为,看病、做手术,也是个技术含量高的手艺活,历史以来都有着严格的师徒关系。多少年来,朱浩犹如《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见高手纳头便拜,博采众长,欲成高山大河。每年教师节,他都会盛情邀请师傅鱼丽萍和一些临床经验丰富的老大夫到科室来,为他们过节日,大兴尊师重道之风!要大家明白,韶华易凋,丹心永铸,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在科室民主生活会上,朱浩曾检讨自己脾气有些急躁。大家便笑了:重症患者上了手术台,岂敢疲疲踏踏、慢慢腾腾。他检讨自己对大家工作上要求过于严厉,批评人不留情面。同志们又笑了,予以谅解,手术台上,人命关天,医生一点点小失误,都可能会给患者和他们的家庭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岂敢马虎大意!使患者得到一流的治疗服务,也是最大的人权!对此,朱浩主任高兴,他不尚空谈,要的就是一个雷厉风行的执行力!要的就是一个全科室员工永葆“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的精神状态!
其实,朱浩是一个平易近人的热闹人,谁家有了困难事,他总是第一个知道。对患者、对同事的管理,都饱满了人性化、人情味。但他依然不怒自威,他高超的医德、医术令同事们内心尊重!
就这样,他们在斗争中求团结,求提高,全科50多号人团结出了一个革命大家庭;提高成了一支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团队;并培养出了几位脑血管取栓领域骨干!
神经内科组建三年来,卢健院长对他们的关注和支持是全方位的。他们也没有辜负院长的期待和思量,在完成医院下达的年度工作任务以及各项业务工作考核上,都走在全院的前列。并重视技术创新,敢为天下先,在全省乃至西北地区做了许多首例手术,完成“ARES技术”“球囊穿梭技术”等创新成果。在急诊取栓技术上,多次被评为陕西省第一名,从而成为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陕西省在咸阳地区唯一一家重点临床专科,咸阳市重点专科......
朱浩很忙,要和他见个面面,拉个话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第一天去采访他,他在给人做手术;第二天去采访他,他又在给人做手术。我就觉得在医院这个业务单位,主任不是个“官”,他是和大家同处一个战壕,都是干活的人。于是,我先和他的同事们聊起来......
朱浩做完手术后,他从手术室出来了,高喊着辛老师,就从楼道东头疾步而来,我就感觉有一种气场过来了,原来是一个干练潇洒的帅哥。
他拉着我的手,走进他们的党员会议室。他热情洋溢,思路清晰,语言流畅,业务娴熟,乃是一个文化人的谈吐,而言语之间,彰显着对患者的悲悯真情,对医学事业的挚爱,对科室同事们好人好事如数家珍的友情,对人生的自信......处处洋溢着热爱的力量,而热爱是值得一生坚持的东西、是支持他变得无所畏惧的力量!
我们的谈话,总被打给他的电话、或来访者所打断。与他告别,走出咸阳第一人民医院大门,街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我就觉得作为一位名医,已近不惑之年的朱浩正学养深厚、年富力强!他所领导的神经内科三个年轻部门正朝气蓬勃、风华正茂!为咸阳人民、为天下苍生的身体健康当好保护神,他们正红光满面、威风凛凛......
编辑:李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