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3 10:06:20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分享到
案例简介
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某保险公司原业务员沈某某先后成立、收购保险中介公司,然后以保险中介公司投资经营国家大型工程项目为幌子,以高息回报为诱饵,通过借款方式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
2018年下半年,沈某某推出“以房养老”项目,引诱客户将房产抵押给小额贷款公司获取抵押款,再将抵押款转投保险中介公司。
通过近三年的运作,沈某某共计吸收资金2.98亿元,直接造成集资参与人经济损失高达1.68亿元。
案例分析
本案是以宣称“以房养老”为名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典型犯罪案件。该类不法分子常以“房本在家无用”、“不耽误自住或出租”等类似话术为借口,诱骗老年人签订房产抵押担保的借贷合同或相关协议,并诱导老年人用抵押房屋获得的资金购买其推荐的所谓理财产品,借助诉讼、仲裁、公证等手段,非法占有老年人房屋。
“以房养老”作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缓解社会及家庭养老压力的可行方式,惠及了广大民众。然而,很多不法分子打着国家政策的旗号,营造“养老恐慌”,利用老年人金融防范意识较差的特点,恶意设套,借“以房养老”实施非法集资。
消费风险提示
谨记投资是有风险的
消费者要树立正确投资理财观念,切勿轻信所谓的“稳赚不赔”、“无风险、高收益”等宣传口号,不要投资业务不清、风险不明的项目。
谨记选择正规机构
购买理财投资产品应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正规机构和正规渠道。建议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群,在购买投资理财产品前,多咨询正规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员,多与家人沟通,对投资活动的真伪、合法性进行必要的判断和了解,防范不法分子诈骗侵害,警惕非正规机构的疯狂营销揽客行为。
注意提防集资诈骗套路
集资诈骗多有“击鼓传花”和“庞氏骗局”的特点,往往是以新还旧,缺乏实际业务支撑和盈利来源,不存在与其承诺回报相匹配的项目,容易发生卷款跑路、资金链断裂等风险。不要被“保本高息”、“保证收益”等说辞迷惑。
注意保护个人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需增强个人信息安全防护意识,慎重对待合同签署环节,不在空白合同上签字,不随意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以防被冒用、滥用或非法使用。若发现疑似非法金融活动,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向有关金融监管部门反映。
编辑: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