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西安市儿童医院“特殊发热门诊”里的“十二时辰”

2022-01-15 18:01:17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郑亚雷)自2021年12月中旬西安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数以万计的医务人员奔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西安市儿童医院根据疫情的发展变化迅速成立了“特殊发热门诊”,这是一个由感染科医师、护士、检验师组成的特殊团队,专门为疫情中封控区、管控区生病的孩子们提供诊疗服务的一个团队。在杨亚荣主任,李丹护士长的组织带领下,所有的排查和诊疗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他们是儿童医院最早闭环管理的一群人,也是整个医院里离新冠病毒最近的一群人。
  
  今天,就让记者带大家看看“特殊”发热门诊这群人的“十二时辰”。
 
  
  时 间 AM 10:00
  
  又一辆120停在了她的面前,车门打开,在120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一位妈妈抱着孩子走下车来。她迎上前去与120工作人员进行对接。“孩子8个月,发烧,已使用退热药物,所在小区有确诊新冠病例2例,孩子父母一码通均为绿码”,她一边小声重复着从120工作人员及家长那里获得的流调信息,一边快速的登记在本子上。然后告知家长,前面还有2位等候就诊人员,指导家长在指定区域等候,为了缩短就诊等候时间,她提前给家长采集了核酸送检。这边核酸刚刚采集完成,她看到路边又来了一辆120……
  
  医院恢复开诊以后,她就被分配到特殊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的岗位。她的第一个班是夜班,虽然防护服里面穿着护士长给大家准备的棉服,她仍然能感受到夜晚的寒冷,哈出去的气在面屏先是晕成一层雾,继而凝结成小水珠。刚接班的时候,门口还排了几个等候的病人,生怕因为分诊错误导致家长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在上班前的几个小时她把医院分诊的要求看了一遍又一遍,特殊发热门诊就诊范围:新冠病例密接、次密接、集中隔离……。因为疫情情况实时变化,医院的政策也跟着疫情适时调整,今天上班前她就接到了新的分诊流程……
  
  作为分诊护士,她不害怕工作的繁杂与忙碌,她也能承受夜晚的漆黑和寒冷,她们只希望通过自己认真的工作,可以让生病的孩子们在疫情期间得到更好诊疗,规避更大的风险。“她”是我们的分诊护士,她们在疫情期间每天都经历着普通而平凡的工作,而这一切,其实都是那么的特别。感谢“特殊发热门诊”的分诊护士把好第一关。
 
  
  时 间 PM 5:00
  
  “一诊室的胸部CT已经约好了,再过20分钟消毒结束后就可以去做了”“四诊室的血常规、流感已经采集完成送检了”“六诊室的外科会诊已经打过电话了”……
  
  上班这三个小时,采血、采样、预约CT、发药、联系会诊、联系床位……她像个陀螺一样的旋转着,完全没有停下过脚步。为了避免去卫生间,中午饭她只吃很少的一份,小口嘬了几口水。而此刻,三小时过去,她竟没有一丝丝的饥饿感,只是觉得嗓子像着了火一般的灼热,上下唇有种粘在一起就不会分开的感觉,她只想停下来好好的喝口水……这种想法维持了就那么一瞬间,随着新的病人进入隔离诊室,她就又开始了采血、采样……
  
  “她”就是“特殊发热门诊”的美小护们。在疫情之前,她们是护士,她们是妈妈,是女儿,是妻子……而疫情的号角吹响,她们披上白衣,便成了女战士。她们有人是家中两个孩子,却在科室需要是第一时间开始闭环,进行新冠排查工作;有人是1年前刚刚支援高陵公共卫生中心回来,这次又是义无反顾,将儿子再次“扔”给了老公;有人是老公在单位隔离,她把即将中考的儿子托付给亲戚,克服各种困难来到自己热爱的岗位;有人推迟了婚礼,有人无法照顾生病康复的母亲,有人……每个人都是凡人,但每个人都又不那么“平凡”。
 
  
  时 间 PM 11:00
  
  他加完标本,抬头看了一眼墙上的钟表,指针指向了11点的位置,还有1个小时就要下班了,此刻外面的天应该已经黑透了吧。而检验室里面却是灯火通明,除了仪器工作的声音,偶尔可以听到玻璃窗外孩子的哭闹声。透过玻璃看出去,是医生和护士急匆匆的身影。“登登登”的敲击玻璃窗的声音打断了那片刻的安静。“老师,急查标本,血常规、流感”。他打开标本传递窗,转过身继续忙碌了起来。  
  
  他跟科室的两个兄弟是跟随特殊发热门诊最早闭环的检验人员。那一阵子,随着新冠确诊病例的增加,他们三个人的日常除了上班就只剩下睡觉。上夜班前,常常因为过于疲惫,早饭午饭凑成一顿吃。在西安封控之后,全员筛查新冠核酸,医院的检验科也承担了全市的筛查任务。医院核酸基地的同事们昼夜连轴转仍然有人员缺口,他们又兼起核酸基地的机动人员,会突然被从睡眠中叫起来加班,也会在刚吃了一两口饭的时候被喊去支援,昼夜颠倒。
  
  “他”是检验科的兄弟们,在与新冠病毒较量中,他们与医生、护士一起并肩,给了临床诊疗工作强有力的支持。因为他们的战场在实验室,他们常常会被看不到。但是,谁敢说,站在背后默默付出的人,不算是英雄?
 
  
  时 间 AM 5:00
  
  终于送走了门诊最后一个患者,所有的化验结果都出来,新冠核酸阴性,开了口服药物回家观察,把注意事项反复的告知了两三遍后,孩子及家长被点对点接走了。她走出诊室,透过玻璃窗看到检验科老师忙碌的背影,坐在走廊的候诊椅上闭上眼睛准备眯一会。现在对她来说,厚厚的防护服,并不舒服的防护口罩,已经不会让她在休息时感到呼吸难受了。似乎睡着了,似乎又是清醒的。频繁的夜班,让她的睡眠常常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即便躺在宿舍的床上,她的睡眠依旧如此。
  
  “老师,老师”,听到有人喊她,她反射性的站了起来,“来病人了吗?”她问。“没有,但是外面有个已经看过病的孩子和家长,他们还没有被接走”,分诊的护士跟她说。“我们出去看看”,说着跟分诊的护士一块走出门诊的玻璃门。这是她晚上接班后第一次走出门诊,夜的寒冷透过防护服传递到仅仅穿了洗手衣的身体上,让她一下子清醒了过来。分诊处的凳子上坐着一个小男孩,旁边站着他的妈妈,孩子妈妈挂断了电话,满脸的失落,带着哭腔跟她说:“我们小区晚上被封控了,我们回不去,没有人来接我们了。”她看了看孩子,又看了看情绪激动的家长。她跟分诊护士说,让孩子和家长到一诊室吧,那个诊室已经消杀过了,至少暖和点,里面有张检查床,这会也没有病人,让孩子躺着睡一会吧。安顿好病人,她站在走廊的窗前,看到外面灯光下的城墙,黑的压抑。刚才看到那个孩子的时候,她想到了自己的儿子,上夜班之前,儿子跟她视频,问她,妈妈,你什么时候回家,你是不是要等到我上小学一年级了才会回家。她知道在儿子的想法中,上小学一年级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自从孩子出生,她从来没有离开孩子这么久,久到让孩子认为再次见到妈妈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但是,她仍然相信,只要天一亮,新的一天就来了,就有了希望……
  
  
编辑: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