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1 09:51:18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分享到
互联网让保险慢慢变得“透明”,消费者了解保险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接触的信息来源也越来越丰富。但任何事情都是一把双刃剑,一些隐藏的套路、骗局可能就在其中,稍有动摇就掉了进去。
2021年8月,某保险公司接到客户王先生的投诉,要求退还已配置6年的保障型保单保费。退保近四个月后,王先生又再次联系保险公司,要求恢复此前退保的保单。他解释道,之前是为了解决资金问题,被朋友介绍的一位“老师”唆使退保的,还交了咨询费和手续费。现在,王先生身患疾病,希望保险公司恢复该保单并正常进行理赔。遗憾的是,王先生恢复保单的要求无法实现,他也因疾病原因无法再次购买保险。
近年来,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中涌出大量关于退保问题的视频。翻阅了几条后发现,大部分没有实质内容。都是以强调数字的口吻来“吐槽”保险,例如“我买了X年交了XXXX这么多钱,最后退保才拿到XXX这么点钱,保险就是骗人的!”或是分享自己的“被骗经历”,例如“我前年买的XX险,今年查出了XXX结果保险公司不赔,大家快看看自己是不是也被骗了,赶紧去退了吧!”
这些短视频既不讨论保险的类型及保障成本,也不说明保险公司具体核保细节,仅仅用夸张的语句片面地煽动大众的情绪。可偏偏就是有人中招,不明所以地退了保。
其实“代理退保”并非真正为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而是以牟利为目的。这些个人或社会团体打着“维权”的幌子骗取消费者信任,要求消费者缴纳高额手续费或定金,退保后还会诱导消费者“退旧换新”。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曾发布《关于防范“代理退保”有关风险的提示》,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警惕“代理退保”风险隐患。在此,平安人寿陕西分公司再次向广大消费者发布有关风险提醒:依据个人需求谨慎理性办理退保;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要轻易将身份证、保险合同等重要单证的原件或复印件转交他人;通过正规渠道依法合理维权,如有疑问可致电平安人寿消费者维权专线40018960896反馈。
编辑: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