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3 15:49:45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分享到
文正先生,或许今天的我与当年的您不属于一个时代,但我一定会和您一样。
敬爱的范文正公:
您好!展信佳。
我是21世纪一名普通的中学生。我最近学习了您的传世佳作——《岳阳楼记》。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见解。
一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物”是什么?“己”又是什么?《人民日报》副总编梁衡先生曾指明了这一点:“物,指外部世界,不为利动;己,指内心世界,不为私惑”。终其一点,名其一处,就指的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其实也是它的体现。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理解。
在我看来,“窗外事”指的正是人在外面的生活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诱惑,身居高位的人不免利欲熏心,或许正是没有秉持自己的信念,从而掉进了无尽深渊。
“两耳不闻”“一心只读”都强调了一个人要秉持自己的信念,不忘初心。得之,一生虔诚;弃之,一世凋零。它也正体现了另一点,以范公为代表的志气。不人云亦云,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当年,范公抵敌西夏时,力排众议,冒着被处分的危险,坚持守城,一出兵,就修建城池——大顺城。成功打进了大夏国,捍卫了宋朝边疆。
何谓“圣贤书”?究其本心,就是一个人的人生之路,梦想之路。它所体现的,是坚定,是持久,是赤子之心,抑或是家国情怀。您为报祖国,37年为政,直言进谏,而在京都工作了大约不到四年,一生奔波,而这,也成就了您。
就像您自己说的那样: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变化而喜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二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您是一个真正的好官。您勤于为民造福,修建海堤,请旨赈灾,为了安抚百姓,您以身作则,亲自加入修堤的工程中,与民同甘共苦,是一个历史上难得一见的清官。
如梁先生所说,您是一个真正践行了儒家思想中“达则兼济天下”的主张的人,您虽然身处官场,却心系人民,不管您在何处为官,定会留下一个个利民的法律。
您也是一个忠心的贤臣。初次为官,就上书批评刘太后后宫妇人干涉朝政,理应将实权还给仁宗皇帝,从而遭到第一次大贬。但您仍秉持自己的信念,一心为国,一次次冒着生命危险,直言不讳地指出皇帝的错误,于是,您四次遭贬,却在第四次时,看着朋友滕子京送来的岳阳楼画像,写下了这名震古今的《岳阳楼记》。
这一切,成就了独一无二的范文正,名垂千史的范文正。
三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两句,是《岳阳楼记》的成名之句。先忧后乐,也成为了继您之后的读书人最高的理想追求。您一生都在忧,忧人民,忧朝堂,忧君王,忧天下。身在草莽之间,心系天下苍生。之所以说您身处草莽之间,是因为您节俭朴素,求学时,就已有划粥为饭的美誉,您真真正正是一个披着官服的百姓。
我必须一遍遍强调您忧国忧民,是因为您的庆历新政。
这是一个伟大的改革,改革的措施革除了朝堂之上的弊病,您恨不得一夜之间,就让眼前的政治局面焕然一新,但是,历史的重复性又一次出现了——仁宗亲信了小人,您又一次遭贬。对此,您没有任何表示,只是笑着说:“每一次遭贬,送我的人是越来越少啊!”
您宽广的胸襟,深深烙进了这个时代,烙进了每一个读《岳阳楼记》的人的心里。
先生,或许今天的我与当年的您不属于一个时代,但我一定会和您一样。正如横渠四句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本文作者系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区2021届创新一班学生杨思齐
指导老师:赵文艺
编辑:徐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