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1 14:07:28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分享到
阳光讯(陈文浩 毕祯 记者 张华) 近日,西安市第三医院普外科来了一位2岁的小朋友,这是该科最小的一位病友。他从出生起就有双侧下腹部(腹股沟区)反复突出的包块,在大笑、哭闹时突出尤为明显,长期用疝气带保守治疗。1岁半时,复查见左侧的腹股沟疝愈合,但右侧的疝囊未见明显缩小。4月21日,在西安市第三医院普外科米玮主任医师的门诊就诊,经查体建议住院治疗。
患儿入院后,三院普外科予以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及检查,于4月24日在麻醉科医师精湛的全身麻醉下,由米玮主任医师主刀、李继红主治医师一助完成了腹腔镜下右侧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患儿经过2天的住院观察、治疗,右下腹(腹股沟区)未再有包块突出,康复出院。
据西安市第三医院普外科医师介绍,腹股沟斜疝是最多见的腹外疝,发病率约占全部腹外疝的90%,或占腹股沟疝的95%。男性占绝大多数,右侧比左侧多见。腹股沟斜疝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前者的发病原因为腹膜鞘状突未闭,后者的发病原因除了腹股沟部有先天性缺损外,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发育不全起主要作用。
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表现如下:1.易复性疝为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站立或负重时出现,平卧休息或用手推送,肿块可回纳腹腔。2.肿块质软,呈带蒂“梨形”,可达阴囊或大阴唇。3.体检时用手指伸进腹股沟管外环,可发现外环口增大,咳嗽时有冲击感。病者再站立,并咳嗽,疝不再出现。
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保守治疗为:1岁以下的婴幼儿,可行腹带/疝气带压迫治疗,因其存在自愈可能;所有腹股沟疝患者均应避免剧烈咳嗽、憋气、慢性便秘、慢性咳嗽等增加腹内压的情况,否则会加重病情;平时生活、工作中,建议使用腹带压迫治疗,平躺时可去除,防止肿块越凸越大。(除部分1岁以下婴幼儿可能自愈,大部分患者均需要手术治疗才能治愈)
手术治疗:手术修补是腹股沟斜疝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术前需纠正加重那些增加腹内压的原发疾病。如:慢性便秘、咳嗽、长期打喷嚏、腹水、排尿困难等。在手术治疗中,传统疝修补术缝合张力大,手术部位牵拉疼痛明显,现已少用;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克服张力大、手术部位牵拉的不足,术后疼痛轻;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通过腹腔镜手段,具有微创、恢复快的优点;疗效确切,但费用高于开刀手术;腹腔镜下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由于小儿在成长发育过程中,腹壁肌肉逐渐发达,疝手术治疗时仅需进行疝囊高位结扎,无需进行补片修补。
如何预防复发?专家表示,患者应调整饮食计划,适当摄入高膳食纤维食物,多饮水,每天1.5升以上,结合运动,保持体重适中,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积极治疗慢性咳嗽、长期打喷嚏、排尿困难、腹水等引起腹内压增高的情况。
编辑:薛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