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9 15:54:38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分享到
阳光讯(孔乾 记者 郑亚雷)近日,西安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王学廉教授团队完成一例“外周神经电刺激术(PNS)”,为一名患者解除了长达十年的肋间神经痛。
甘肃患者刘某现年66岁,2009年因为胸椎脊膜瘤做了手术,三个月后右侧肋间出现疼痛症状。为缓解症状,他在2010年又做了一次脊膜粘连松解术,但效果不明显,疼痛还蔓延至右腿与右脚,肋间与下肢强烈的撕扯、麻木、烧灼感让他不敢踩实走路。2010年刘某开始拄拐,借助拐杖的力量支撑着身体重量,缓解右腿与右脚的压力。肋间的剧痛也日益加重,让他苦不堪言。
治病十年,刘某吃了数不清的止痛药,打了数不清的止痛针。今年2月中旬,疼痛骤然加重,他听说唐都医院王学廉教授可以做神经调控手术治疗顽固性神经疼痛,就前去就诊。
刘某住院后,先考虑实施脊髓电刺激手术(SCS),但由于他的脊髓部位做过两次手术,需要将刺激电极放在颈段才可以覆盖疼痛,且效果可能不太好,所以王学廉教授不建议做脊髓电刺激,而是做外周神经电刺激。
4月16日,王学廉教授、李楠医生、郑朝辉医生为刘某实施外周神经电刺激术,将一根柱状电极经过皮肤穿刺放置在患者疼痛部位的神经周围,临时刺激器打开后,刘某的肋间剧痛立即明显改善。王学廉教授指示对患者进行为期一周的临时测试体验治疗,看效果是否满意。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刘某的肋间疼痛基本消失,睡眠质量明显改善。一周后,王学廉教授为刘某进行了二期手术,植入了永久穿刺电极和脉冲发生器。
“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痛常常继发于创伤、手术、神经受压迫、炎症和代谢紊乱等,外周神经电刺激或脊髓电刺激均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机体功能。对于脊髓环境欠佳或者不适合脊髓手术的患者,可以将电极放置于疼痛区域神经周围,进行外周神经电刺激。”王学廉教授说。
王学廉教授指出:外周神经电刺激与脊髓电刺激相同,都基于“疼痛闸门控制理论”,针对传导疼痛的不同神经部位进行电刺激,减少疼痛的传导和接收,从而极大缓解疼痛,具有效果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而且“体验治疗”避免了一次性手术可能存在的电极刺激效果不佳等弊端。
编辑:薛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