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5 15:53:50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分享到
阳光讯(刘丹 记者 郑亚雷)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西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选派胡强、韩培培、张凌云、何新月、杨庆、孙婉香、赵澎7名骨干组成医疗队,分批次赶赴抗击疫情一线开展医疗救治工作。他们都来自普通家庭,有的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父母,下有儿女;有的是还未结婚的90后,他们还是孩子,美好的青春才刚刚拉开序幕,却要治病救人,照顾别人。
他们是爸爸或妈妈或孩子,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庭,他们何尝不害怕,何尝不想念自己的家人,但是他们依然选择前行,是医护人员的初心和使命,是南丁格尔誓言,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是“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爱国,让他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使他们成为“白衣战士”,成为“最美逆行者”。在武汉,他们勇敢抗击疫情,专心治病救人,是因为后方家人的温暖一直在支持着他们,正如歌词“我肩负着全家的重任,你在保卫国家安全。万家团圆是我的心愿,也是你的心愿”那样,这才是驰援武汉医护人员家人的心声和情怀。
“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
疫情之下,无数医护人员冲在前线,尽心竭力,护佑着万千大众的平安。在他们的背后,有一群坚强可爱的孩子,努力成长为不让爸妈担心的小大人,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撑起父母的选择。
2月14日夜里11点多,西安医学院三附院赵澎接到紧急通知,陕西省第二批援湖北人员明天出发,他起身来到儿子的房间,蹲在床前轻轻的摸着已经熟睡的儿子,自言自语道:“儿子,爸爸明天就要去湖北了,你要听妈妈的话,等爸爸消灭掉病毒就回家和你们团聚”,这句话被躲在门口的爱人张睫婷听到,瞬间红了眼眶,“没想到这么快就要走了”......
早在几天前,当张睫婷得知赵澎申请参加去武汉的时候,她就一遍一遍地跑药店,为老公尽可能多买些防疫医疗用品,把家里有限的几个口罩都拿出来,她心里明白,在这个关键时期,老公比她更需要。除了这些防疫物资外,她精心准备了日常用品,特别是厚衣服,武汉冷,厚衣服一定要多带几件。妻子把对丈夫的担心和关爱,融进了这一件一件的物件中,然后装到丈夫的行囊中,反复清点,确保一切都准备妥当。
第二天一大早赵澎拖着行李准备出门时,儿子跑过来抱着他问道:“爸爸,你是要去武汉吗?”
“嗯,是的”
“爸爸,新闻里说武汉有很危险的病毒,你为什么还要去啊?”
“因为爸爸是医生,要去消灭掉他们呀。”
“爸爸,那你消灭完病毒,你一定要早早回来哦,我跟妈妈会想你的。”
赵澎强忍住眼眶里的泪水,紧紧的抱住了儿子。一旁不善言辞的妻子哽咽着说:“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
这一句“家里有我!”赵澎的爱人承担起了家里所有的责任。在妻子眼里,赵澎是一个很心细的人,什么事情都安排好,不让她操心。前几天家里电表亮起了红灯,买电这种小事以前都是赵澎操心的,张睫婷从来没买过,怎么办?眼看电就要用完了,她拿起手机着急的想给赵澎打电话询问,但是转念一想他在前线一定很忙,不能打扰他,再三犹豫下,她还是放下了手机,寻求邻居的帮助,问题才得以解决。辅导孩子学习、洗衣做饭......现在家里一切的事情都得她来操持。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张睫婷看着空荡的卧室,你不在家的日子,时间竟然如此漫长,透过黑漆漆的夜空,望着武汉的方向:“老公,你在那里工作还好吗?累吗?吃的好吗?睡的好吗?真的好想你”每每这个时候,眼泪都会不自主地流下来,但是她没有抱怨,因为她一直在坚守丈夫临行前“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的承诺。
2月18日,是赵澎来武汉的第三天,也是他的生日,这是他第一次没有和家人一起过生日,爱人张睫婷早早就在手机上查询如何能从武汉定生日蛋糕给他一个惊喜,但是因为疫情的原因,这个愿望没有实现。这一天,儿子用稚嫩的画笔,满怀祝福,给前方的爸爸送上了最暖心的生日礼物——名为“口罩英雄”的一幅漫画,并告诉爸爸:“外面的病毒交给你了,家里妈妈我来保护。”但是妈妈说,这个看上去无比坚定的小家伙,每天都会在家扳着手指头数,爸爸已经走了几天了......
“爸爸什么时候回来?”
“爸爸,你回来陪我去踢球吧”
“爸爸,我的编程课又得了第一名”
“爸爸,爸爸”
“爸爸,我想你了”
小家伙有时会拿起爸爸的照片,偷偷的亲上一口……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赵澎坚守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儿子给爸爸写了一封信——《写给爸爸》:西安到武汉,这么近,那么远,爸爸你要勤洗手,勤通风,戴口罩,做消毒,一定要,防护防护再防护,加油加油打病毒。对医务工作者的孩子来说,“见信如晤 字里情长”将所有思念都写在信里。
“等到春暖花开,我们一起去武汉”
韩培培的爱人姜元元特别理解他,也很支持他的工作。平日里,培培忙的时候,他总是能做好她的后勤保障工作,生活上无微不至,当培培不被患者理解,心情低落时,他就会守在她身旁安慰、开解她。
这一次,韩培培说她想去武汉,他的爱人迟疑了,心中五味杂陈:“你可知道,我有多不想你去武汉前线,毕竟一些医务工作者也被感染了,再联想到当时网络上各种铺天盖地的真假负面消息时,我真的有过那么一念,忘掉什么民族大义强行留下你。”“我想去,我也应该去,因为我是护士,是党员”她坚定的眼神再次打动了她的爱人。
早已习惯了多少年韩培培在半夜凌晨奔向医院,习惯了多少次的在家等待,可是这次,姜元元的内心充满了不安......为了赶在封村前回到医院,1月25日晚上11点多他们开车从老家返回西安,深夜2点多才到家。
等待命令的那几天,姜元元一直抱着幻想,你只是待命,也许不会真正过去,他压住所有情绪,害怕影响到韩培培,憋足劲,化为动力,通过各种途径筹措、购买韩培培出发时要带的物品。可是这种平静在2月2日凌晨被打破,韩培培接到出发通知,这一刻终于来了,姜元元悄悄躲在卫生间里不敢发出声音地痛哭了一场。
2月2日是韩培培出征去武汉的日子,一大早姜元元就陪她来到医院,想在出发前再陪陪她,夫妻俩在角落里说起了“悄悄话”。“老公,放心吧,我一定会平安回来的,我们一起加油!”姜元元强忍着颤抖的声音对妻子说:“一定注意保护好自己,我等你平安归来”,低头的那一瞬间,分明眼里含满了泪水。依依不舍、万分眷恋都无以形容此刻的心情,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临别时刻终究要来,车轮缓缓开动,姜元元悄悄溜到一边,默默看着爱人离开,再也抑制不住悲伤的心情,眼泪夺眶而出。
在送走韩培培后,姜元元还面临着一项艰巨的任务,如何给父母说这个事情?原来他怕父母们担心,一直没有告诉他们韩培培要去武汉的事情,想着能瞒一天算一天,可是现在事情俨然是瞒不住了,只能硬着头皮给他们打了电话。电话那头父母先是惊讶,接着就是默默流泪,姜元元开始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父母问什么时候能够和培培联系时,他却“无情”地说,“你们实在忍不住了,就给我打电话,不要去影响她的工作”,因为他知道父母听见女儿的声音肯定会忍不住流泪,这样韩培培就不能安心在那里工作,所以他成了“传话筒”,每天把培培的一些信息转达给父母,让他们放心。他说:“平时我都不是很敢和父母视频,因为一视频就能看见他们担心的表情。希望一切结束之后,我和培培能回家好好陪一下他们。”
乌云遮不住冉冉升起的太阳,疫情挡不住日益走近的春天,姜元元给韩培培的微信中说:“我的爱人,安心工作,我暂且把你借给那些需要的人,相信我们的小别离,一定会换来不久的大团圆。等到春暖花开,我们一起去武汉,看樱花!”
“去武汉抗疫是她的职责”
何新月的父亲在给我院张宏鸣副院长的短信中说到:“娃在国家有难,武汉告急的时刻,去支援武汉抗疫是她的职责,是应该的,我也知道会有风险,可能是拿命换命,娃都能做到,我作为父亲,一个普通的农民,为国家做不了什么贡献,但不能托娃的后腿,给国家增加负担,把慰问的钱捐给需要的人,捐给在一线的人,我赶上了好时代,谢谢组织上的关怀,我们不缺吃、不缺穿、不缺用,物质丰富,生活幸福,都很好”。
张宏鸣副院长后来说,他怎么也想不到,何新月的父亲,一位普通的农民,对于政府和上级给予的慰问金,却再三拒绝要让给更需要的人。他说,老人朴实的语言,朴素的情怀让自己很感动,对何新月这位90后尚未结婚的小姑娘驰援武汉的选择就不难理解了。
每个儿女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怎会不心疼,不担心?何新月的出征带走了父母对她的所有平安寄托和牵肠挂肚,临别时他们眼里闪烁的泪花和哽咽的声音,是父母心里太多压抑地倾泻。那晚年迈的父亲一宿没合眼,就那样静静的坐了一晚......“亲有难,我所急;国有难,我必往!”才是每个中华儿女应有的善念和担当。
有人问,新月你害怕吗?后悔吗?
她说,“我不害怕,更不后悔,因为这就是我的工作,到哪里都是一样的治病救人。在你们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来了,无论多苦,我们都会陪伴着你们度过。”
何新月的妹妹也是学医的,当她知道姐姐去武汉后,第一反应是很吃惊,然后这份吃惊变成了敬佩,她说:“你不顾一切,听从国家的召唤,毅然出征,你是爸爸妈妈引以为豪的女儿,也是我学习的榜样,以后我会像你一样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帮助有需要的人,希望你在那里工作的同时,也能够保护好自己,无畏艰险,逆行而上,抗疫一线,奋战到底,我和爸妈,等你凯旋。”
他们的“心里话”
儿行千里母担忧。胡强的妈妈虽然支持儿子去武汉,可作为母亲,她无法抑制对儿子安全的担忧,她吃不下睡不好,忧心儿子会不会有危险。每天胡强无论下班多晚都要给母亲发一条微信“平安”,母亲才能安心睡去,为了不影响胡强的休息,母亲经常是只看消息而从不回消息,她说:“给孩子多留点时间休息吧。”
杨庆的爱人是他坚强的后盾,当疫情刚开始时,她就给杨庆说:“你学的专业是呼吸和重症,现在国家需要你,你应该去,我和孩子都支持你”。
“你是党员你该上”孙婉香的爱人就是这么简单直接,说不担心吗?肯定会有,但是他相信自己的爱人,相信她的技术,相信她的能力,相信她能照顾好自己,更能照顾好病人。
得知女儿要去武汉一线救援时,张凌云的爸爸心里是有些心疼的,虽有不舍,但他却说:“能够支援前线,抗击疫情,是一个特别光荣和神圣的工作任务,咱们国家出了那么大的事,你应该去前线治病救人,爸爸为你感到骄傲。”
为了解除前方“战士”的后顾之忧,医院成立了专班组,每一位院领导亲自对接一位援鄂医务人员的家属。每当院领导每次询问援鄂家属有没有困难时,家属们纷纷表示队员能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响应号召,也是家庭的骄傲,他们将全力照顾好家中的老人孩子,不给国家添麻烦,让前方队员安心工作,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每当院领导为援鄂家属送慰问品时,家属们几乎都会说,家里什么都不缺,感谢组织的关怀,更有家属还主动提出要将医院发放的慰问金捐出去,支援抗疫一线。
每一位“最美逆行者”的背后,都有默默付出的家人。家,是一个人最温暖的港湾,正是这些家人在背后默默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才使“最美逆行者”解除了后顾之忧,他们才是最美“逆行者”坚强的后盾。
他们是战士,
他们也是女儿、儿子、母亲、父亲,
希望所有一线的“逆行者”们,
拼命地同时,
不要忘记保护好自己,
一定要平安回来,
我们守好家,
静候你们平安归来!
编辑:徐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