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3 15:40:49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分享到
阳光讯(王敏 记者 郑亚雷)10月18日,西安市第九医院多科联合成功治愈一名双侧腹股沟疝合并巨大腹主动脉瘤的高龄患者,再次显示了该院多学科会诊(MDT)、联合治疗的优势,标志着市九院开展复杂、疑难手术水平迈入新高度。
高龄、失聪、病情复杂 多方求治未果
今年已经87岁的彭大爷,患有双侧腹股沟疝1年,近期又突发剧烈腹痛。家属曾带老人求治于各大医院,但都因年龄大,合并症多,老人失聪,无法配合治疗等等原因未能行手术治疗,老人的病情时常反复。
老人的儿子曾在市九院普外科手术治疗,并顺利康复。出于对九院的信任,家属带着彭大爷来到市九院,再次找到了普外科郭永锋主任医师。
郭永锋主任医师询问病史,患者既往有“冠心病、陈旧性心梗、脑出血后遗症、脑梗死、脑萎缩,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前列腺增生、腰椎骨水泥治疗”等多种疾病,腹股沟疝也曾经反复发生过嵌顿。
这次彭大爷确诊为“腹股沟疝嵌顿”,郭主任为彭大爷先进行了手法复位,复位成功。
同还发现了一个更大的问题,彭大爷本次入院时行腹部CT发现:腹主动脉瘤,粗约5.0cm且长约10cm,局部夹层动脉瘤形成。这个巨大的腹主动脉瘤如同彭大爷体内的一颗“定时炸弹”,非常凶险。
多学科会诊,强强联合制定诊疗方案
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普外一科团队联合血管介入科、心血管内科、泌尿外科、骨科、麻醉科等多个科室进行了联合会诊。从彭大爷的心血管、脑血管及全身各个系统的病情进行了综合分析及讨论。讨论认为,目前对患者生命最大的威胁是腹主动脉瘤,患者瘤体非常巨大,随时可能出现破裂大出血危及生命。血管介入科彭怀玉教授建议立即行腹主动脉瘤支架腔内隔绝术。经过联合会诊,大家最终确定了手术方案。
先“拆弹”,再“修补”凸显联合治疗优势
在多学科专家的协助下,手术先由血管介入科彭怀玉教授团队在数字减影X线机下,从股动脉行微创切口,将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导入患者腹主动脉,膨胀后将腹主动脉瘤与血管腔隔绝。接着又将支架植入完全闭塞的右骼动脉,释放覆膜支架,覆盖瘤体部分。促使其逐渐机化、缩小,从而消除瘤体破裂、出血的隐患,清除了患者体内的“定时炸弹”。
随后,为解决患者依从性差,腹股沟疝反复嵌顿的问题,在硬脊联合麻醉下,普外科郭永锋主任团队为患者进行了双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后患者顺利恢复,患者及家属非常满意。
郭永锋主任介绍说,此例患者的治疗成功,充分体现出了多科联合会诊、联合治疗的优势。以往像彭大爷这样的患者,往往因为病情过于复杂,手术风险过大而无法进行手术治疗,反复嵌顿,患者生活舒适性差,家属负担非常大。现在通过多学科联合治疗,在微创下即可解决“大问题”。
腹主动脉瘤支架腔内隔绝术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微创手术方式。传统的手术方式创伤巨大,手术风险高,高龄患者几乎无法耐受。微创手术的优势在于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降低了病人心、肺等重要脏器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即使是高龄患者也可以耐受手术,极大地提高了复杂病情患者的治愈率。
【名词解释】
动脉瘤是动脉局部扩张,外观上如“瘤”样膨胀,若动脉直径扩张超过正常的1.5倍,称之为动脉瘤。正常人的腹主动脉直径是1.4-2.0cm,当腹主动脉直径超过3cm时即认为形成了腹主动脉瘤。
50%以上的腹主动脉瘤早期无不适症状,多在腹部查体过程中发现,随着瘤体的增大,患者可能出现腹痛,压迫周围脏器可能出现腹胀、便秘、尿频,查体时可以在腹部触及搏动性肿物。腹主动脉瘤破裂可导致剧烈腹痛,引起休克,瘤体内的血栓脱落可导致内脏、肢体动脉栓塞。腹主动脉瘤对人体最大的危害在于瘤体破裂导致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甚至猝死,瘤体直径大于7 cm,死亡率可高达70%~80%。腹主动脉瘤瘤腔内常合并血栓,血栓脱落进入血管分支,可导致分支的动脉如肠系膜下动脉或下肢肢体动脉栓塞,可能导致腹痛、下肢疼痛,甚至肠坏死,下肢坏疽等。
嵌顿疝是指当腹内压突然升高时,疝内容物突入疝囊,疝囊颈弹性收缩,将疝内容物卡住而不能回纳腹腔的情况。嵌顿性腹股沟疝气主要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变硬、不能回纳、有触痛,是疝气最为严重的一种病况。嵌顿内容物为肠管时,可进一步发展为绞窄疝,时间长了可导致肠梗阻、肠坏死等严重后果,危及生命。
编辑:薛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