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省新闻出版局专题审读肯定“我爱祖国学生书信”征集活动

2019-10-23 14:54:27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韩文韬)昨日,记者从“我爱祖国学生书信”征集活动组委会办公室获悉,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在近日出版的2019年第12期《审读工作通讯》以《鲜活实践品牌效应》为题,以专题审读的形式,点赞西安晚报和阳光报社承办的“我爱祖国学生书信”征集活动。这是书信征集活动继9月19日被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肯定后,赢得省级主管部门的又一次点赞。
  
  活动引发的宣传效果,具备了总结推介价值
  
  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审读工作通讯》认为,由陕西省委网信办指导,西安市委宣传部、共青团西安市委、市教育局、西安报业传媒集团共同主办,西安晚报、阳光报社具体承办的学生书信征集活动,自6月底至9月底在两报大面积、高频次见报,新媒体多平台广泛传播,成为陕西媒体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报道活动的一个亮点。全省1500多所中小学校、数十万中小学生积极响应,一百多家中省媒体关注推送。学生、教师、家长反映,这一活动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陕西中小学生树立爱国思想、培育家国情怀的生动实践。活动虽然尚在进行中(持续到十月底),但其引发的宣传效果,具备了总结推介价值。
  
  来信充盈着青少年浓厚强烈的爱国思想
  
  《审读工作通讯》认为,两家报纸已经刊发的500余件入围作品,充盈着青少年浓厚强烈的爱国思想和丰富健康的精神追求,留下了陕西中小学生的时代身影和高昂声音。
  
  很多学生的信写给祖国,写给家乡,表达自己的深情厚爱。一些学生的信写给国外的朋友、远方的亲人,以及“一带一路”的同龄人,介绍祖国的发展变化、西安的历史文化、故乡的风景名胜,真诚邀请对方来中国、来西安旅游。西安中学生高家宝伦敦游学参观大英博物馆,看到展出的中国敦煌壁画周边的割痕,写信立志要将自己的人生追求融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学生翟雨晴以“未来的母亲”身份致信“未来的孩子”,讲述祖辈父辈的家国情怀,表达报效祖国的志向。
  
  致敬英模,崇尚科技,畅述青春憧憬和人生理想。很大一部分入围作品写给英雄模范人物和科学家,展示出写信者高远的理想追求。有的信写给英模张富清、焦裕禄、熊宁等人,表达对英模精神的崇敬;有的信写给科学家钱学森、熊庆来、袁隆平、屠呦呦、邓稼先,赞美他们对人类科技文明的贡献,表达自己学好知识献身科技的憧憬;还有的信写给历史人物张骞、张衡、梁启超,表示要继承前人开创的业迹,书写新时代的篇章。
  
  关注时事,直面现实,直抒胸臆表达爱憎情怀。香港警察被暴徒袭击烧伤,汉中中学生彭子珊带着悲愤真情安慰受伤警察:“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国际贸易战中个别霸权国家打压中国企业,小学生田恩宇写信介绍在华为集团工作的爸爸及其企业,赞美华为人的创业、敬业精神,一位家长看后留言:“这封信看得我热泪盈眶”。西安市9月开始实施垃圾分类,纺织城小学5位学生致信家人,“要争做垃圾分类小卫士”。教师节来临之际,许多学生致信老师,表达对师恩的感激,对教育的感恩。
  
  致敬劳动者、建设者,尽情展示责任担当。许多信件写给社会一线的劳动者,有致高铁、路桥建设者的,有致生态建设者的,有致河流治理者的,有致参加城中村改造的农民工的,有致“扶贫叔叔”的,有致荒漠里的“夫妻哨所”(边疆建设者)的,等等。这些信中充满学生们对家乡建设、河流治理、生态保护、社会发展的深切关注与责任意识。
  
  寄怀亲情,传承家风,表达对优良传统作风的敬意和对社会发展进步的赞美。写给亲人、长辈的信件是征集作品中的一大类,受信的亲人、长辈有的是曾经戍边的军人,有的是宝成铁路、青藏铁路、大三线建设的参加者,有的是带领乡邻勤劳致富的劳动者,有的是历经艰苦至今仍生活在农家小院的农民。写信人或从父母讲述里知道了祖辈业绩,或在幼小时感受过家风濡染,他们在信中倾诉对亲人、长辈的思念、敬意,表示要传承好老一辈勤劳奋进的作风。还有许多信件通过对老家生活面貌今昔变化的对比描述,热情讴歌社会、时代的发展进步。
  
  致敬作家,礼赞书香,畅谈交流遨游书卷的心得体会。征集活动期间恰逢第29届全国书博会在西安举办,组委会发出“我给书博会写封信”倡议,得到同学们积极响应。致李白、艾青、路遥、金庸、冯骥才、周国平、张抗抗等书信作品纷纷见诸报端,表达对作家及其作品的喜爱。陕西作家陈彦的长篇小说《主角》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多位同学致信陈彦,与作家交流阅读体会。这些信件展现了陕西中小学生对书籍的阅读兴趣和视野。
  
  小切口使“壮丽七十年”大主题宣传具体深化
  
  这次书信征集活动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系列活动中的一项,媒体的周密策划,精心组织,使这一活动有效深化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宣传内容。
  
  中小学生的广泛参与提升了活动的影响力。这次书信征集活动最初在西安市属中小学校中作为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内容发起,有118所学校响应。7月上中旬两家报纸大篇幅刊发启动仪式消息、响应学校名单、媒体对书信征文的阐释、组委会致全省中小学生的公开信、部分参与学校领导表态及部分学校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动态,报道多平台、全媒体将刊发入围作品和为方便投稿而特别开设“少年家国信”公众号消息。“少年家国信”公众号名称,基本概括了征集活动的对象、内容和体裁要求。前期宣传引发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广泛关注和参与热情,西安高新一中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校动员学生人人参与。至9月底,参与学校扩展到全省1500多所,响应学生达38万余人次,收到来稿8000多篇。广泛的群众参与有效扩散并提升了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适时引导青少年讲述富有时代色彩的好故事。自7月中旬开始选发入围作品,至9月底两家报纸投入200个版面刊发应征作品,使学生、老师(指导)的应征热情得到充分回应。媒体的策划、引导伴随整个活动过程。活动之初媒体注意引导征文作品的新闻性、生动性,提出“以书信对话方式讲述身边的西安好故事”;入围作品大面积刊发之时,阳光报总编辑万波两次在版面发文,提醒学生认清活动初心:以一双少年的慧眼发现具有新闻效应的好故事,捕捉在影响国家和民族走向变革中的好故事。征集活动进入9月,媒体又及时刊发组委会通知:征集书信的同时,征集“反映家国变迁的照片,发掘照片背后的新闻故事”。9月27日阳光报1版刊发了小学生王顺浩写给担负援藏任务的爸爸的信,称爸爸是他心中的雪域英雄,爸爸看到后激动得当天就给儿子写了回信,得知信息的报社记者走进学校采访小顺浩,发掘出父亲的回信、父子高原合影照片以及父亲援藏的新闻使之见报。中学生张歆尧致信陕西诗人薛保勤感谢诗作《送你一个长安》,媒体牵线搭桥安排写信学生与诗人见面交流、赠书并发稿,丰富了宣传内容和层次。媒体在版面编排中还采用了导读、提要、分类、图文搭配等多种编辑手法,通过不断出新强化版面吸引力。
  
  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参与热情
  
  9月以来,活动组委会相继在陕师大附中、三星小学、曲江一中等学校举办了5场“少年家国信”朗诵大会(已有十多所学校报名申请举办),吸引数千名师生参加。每场朗诵会融媒体在线直播,纸媒大篇幅文图报道消息,同时采访报道学生、教师、家长及读者反响。此外,活动组委会利用“少年家国信”公众号,以手机扫码关注形式公开征集“长安小信使”。9月份相继公布3批小信使名单,为每位小信使赠送一套“四大名著”。这些辅助性活动保证了中小学生参与整个书信征集过程的热情。读者普遍反映书信征集活动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思想、家国情怀,有助于提高学生开阔视野、关注现实、读书成才的自觉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融媒体传播,追求宣传效益最大值
  
  两家报纸联合申请认证的官微“少年家国信”公众号,每天将两家报纸刊发的作品及时更新发布,方便参与活动的师生及家长阅读;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优势,每天报纸刊发公众号二维码,制作电子倡议书、电子海报、动漫小程序等,在20多个新媒体平台推送,实现了优秀作品全媒体多平台的立体化传播;通过网络征集少年朗读者,在活动官微等新媒体播放朗诵书信的短视频、音频,让读者用户既可以看文字又可以听朗诵。多媒体的推送引发众多读者搜索、点击、留言,“壮丽七十年·少年家国信”成为网上热搜词。良好的社会反响引起人民网、新华网等120多家中央、省市媒体的关注报道,中宣部“学习强国-陕西平台”转发入围作品160多篇,人民日报客户端转发200余篇,今日头条等多媒体累计推送2000余条,网络累计浏览量达6000多万人次。
  
  活动具有品牌意义和推广价值
  
  一封家国信,几多家国情;一个效应好,几多效应热。这个活动借助书信写作的形式,引领青少年学习党史、国史,写作家书,引导学生们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崇德向善正能量,为丰富我省广大中小学校园文化生活,推进校园思想道德建设找到了一种好形式。活动策划创意新,站位高,对于媒体践行“四力”,讲好中国故事、陕西故事,增强责任担当意识,拓宽融合传播内容、途径,提供了成功案例和有益借鉴。活动的影响力和社会效应彰显,具有优异的品牌价值,值得在省内媒体推广。
  
  记者还从“我爱祖国学生书信”征集活动组委会办公室获悉,征集活动的来稿将在10月底截止,请还没有来得及投稿的学校抓紧推荐学生优秀作品。11月将举行颁奖典礼,还计划在12月出版活动的作品集。(西安晚报记者 章学锋 阳光报记者 韩文韬)
 
编辑:薛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