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7 10:21:56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分享到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加强文物保护,让文物活起来,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古丝绸之路起点,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博物馆数量多、门类丰富,共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54座,全省馆藏文物超过100万件组,具有发展文博产业的坚实基础。陕西移动充分发挥5G技术优势和强大的数字文化内容整合平台,与政府共同打造文博产业传播平台、创建数字化文博产业生态圈,在促进“互联网+中华文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陕西地处中国腹地,每一寸土地都饱含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沧桑,文明的遗迹更是随处可见。为了充分利用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做大做强当地文化产业,陕西移动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联合省文物局组织召开陕西文物系统“互联网+文博”产业发展研讨会,邀请嘉宾,为陕西文博产业的互联网化、虚拟化、IP化发展建言献策,加强合作和资源共享,打造新时代下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名片、知名文化IP,实现陕西文博产业的互联网化传播,讲好中华历史故事。
2017年8月,陕西移动联合陕西省文物局举行了“互联网+中华文明”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约定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深化合作,加快推进互联网与文物资源的跨界融合,促进互联网与文创产业协同发展。这也标志着陕西移动正式启动了“互联网+中华文明”战略的第一步。
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陕西移动与陕西各地方政府和文化单位围绕“扎实推进基础能力建设”、“盘活用活文物资源”和“激活培育文创产业”三个方向,合作联合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弘扬中华文明,为“互联网+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盘活用活文物资源
传统的文物、文化展览,需要观众到现场才能看到,公众影响和受益范围都极为有限。如果能采用互联网技术来进行宣传和介绍,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盘活用活文物、文化资源,对中华文明的传播非常有利。
2017年下半年,在陕西智慧旅游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寻秦迹)的核心位置,陕西移动推出了数字博物馆板块。数字博物馆专区中介绍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碑林博物馆等5座博物馆的上千件藏品。自该项目上线以来,累计访问量突破200万次,访问时长突破十万小时,带动流量增长超过6万GB。数字博物馆的上线及良好运行,受到省文物局、文化局领导的高度评价,为 “互联网+中华文明”战略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陕西移动通过搭建陕西“互联网+文物教育”平台,利用光网宽带、互联网电视,实现优秀历史文博数字内容走进学校、社区和家庭。2017年9月,陕西移动又与相关组织方合作开展了“博物馆校园大讲堂”公益巡讲系列活动。活动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教育引导在校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更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10至12月, 10余家省市级重点博物馆组成宣讲团,赴省内部分高校开展巡回宣讲。博物馆根据实际针对高校学生开展特色宣讲,进行互动交流等。各高校招募相关专业学生组建“博物馆志愿者专业服务队”,还开展了博物馆研学游、志愿者讲解员大赛等系列活动。
目前,陕西移动搭建的“互联网+文物教育”平台已入选国家文物局 “互联网+中华文明”示范库。并在此基础上,联合陕西省文物局创建的全国首个基于5G网络的“互联网+革命文物”平台,依托5G技术,对革命文物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的延伸和拓展。搭建从“云端”到“终端”兼手机、电脑、电视“三屏互动、同步传播”的5G革命文物全媒体传播体系,利用动漫、游戏、VR、AR、AI等新形式、新技术,提供革命文物全息欣赏、虚拟触摸和历史事件沉浸式体验。同时,该平台已与陕西移动魔百和业务进行对接,通过搭建革命文物专区,为中国移动客户提供3695个革命文物数字内容点播。
激活培育文创产业
由于人们的兴趣总是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文明、文化的传播不能坐守传统资源,要通过鼓励文创产业来吸引更多的人们来关注、了解中华文明。
2017年8月初,陕西移动与陕西省文物局联合举办的首届陕西历史文化动漫游戏大赛开幕。比赛紧紧围绕一带一路、红色记忆、文物遗迹、古代科技、乡土民俗、国学经典和人物故事等,创作动画、漫画和游戏作品,在形成动漫游戏IP的基础上,开发周边文创产品,充分挖掘陕西丰富的文物和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截至2017年12月31日,累计超过1000个组织和个人参与大赛,提交各类文物文创数字作品5000余件。大赛获得了新华社、中国政府网的广泛关注和报道。在陕西省委宣传部组织的2017年度“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表彰中,该项目荣获年度“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二等奖。
为了促进文创产业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发展,2018年1月,陕西移动承办了“互联网+文博”产业发展研讨会,咪咕文化、维真视界影视文化等五家文化文博行业代表做了主题发言,为陕西文博、文创产业的互联网化、虚拟化、IP化发展建言献策,来自陕西省文物局、陕西历史博物馆、咪咕文化、互联网公司以及陕西文博产业企业等50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推进基础能力建设
为了促进文明传承,消除公众与博物馆之间的距离,建设网上博物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不过要建设网上博物馆,首先需要完成相应的基础能力建设,只有在过硬的基础设施的支持下,网上博物馆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2018年5月,陕西移动联合陕西省文物局,以光网宽带连接省内数百博物馆,推出了“互联网+文物教育”平台。该平台是以陕西移动高质量的光纤宽带为基础,以移动互联网电视为平台,将优秀的历史文化数字内容传递到数千所学校和社区、数百万家庭。这在全国也属于首创,是陕西移动“通信服务+平台建设+内容分发+用户经营”全产业链整合经营的重要实践。据记者了解,陕西移动的总体设想是将平台建成覆盖最广、内容最全、影响最大的“互联网+文物教育”网上大学校,未来将为陕西移动数字化服务升级转型和提升连接价值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2018年9月,陕西“互联网+文物教育”平台入选国家文物局公布的2018年度“互联网+中华文明”示范项目入库名单,这是国家文物局对陕西“文物+互联网”工作的最高嘉奖。
2017年11月7日,陕西移动以“数字文化生态合作”主题参加了陕西省西安市举行的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并在大会上就数字文化生态合作介绍了经验和成果。
行动向纵深扩展
中华文明复兴是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努力来推进,因此在推进“互联网+中华文明”的工作进程中,陕西移动根据实际需求将行动向纵深地带扩展。
2018年,陕西移动先后与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政府签订了战略协议,在陕西文物保护、文化挖掘、文化推广和公众服务等领域开展多层次合作,努力实现陕西文物保护利用的“科技化、智能化和价值化”。为此陕西移动与陕西文物局成立了联合工作小组,完成了《中国国宝大会》的在陕落地的筹备,碑林系列动漫故事开发的前期策划,全国丝路历史文化游戏动漫大赛的策划申报等工作。
不久前,陕西移动与陕西省文物局等单位在山阳县两岭镇举行了“互联网+教育——智力扶贫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向山阳县省级“两联一包”扶贫团所在村学校捐赠宽带、数字教育资源、图书和文具,开展历史文化进校园活动。
面对未来,陕西移动认为陕西文化传播依然存在发展的痛点,亟待产业升级、传播升级及文化IP建设。为此陕西移动决定在三个方面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一是通过“一融四化”,即人才融合加之文物数字化、内容大众化、产业生态化、创新持续化,助推文化产业大连接,形成合作共赢新生态;二是发挥差异化优势,通过支持五大数字内容领域的开发、视频直播、AI语音智能导览、线上虚拟博物馆、主题演艺活动、互动体验影视基地、行业资源联动、创新实验室等方式,打造陕西文化IP体系;三是聚合中国移动、咪咕的全球化资源,包括覆盖全球255个国家和地区的漫游资源、与国际产业巨头的广泛合作关系及相应经验等,帮助陕西文化走向世界。
随着“互联网+中华文明”战略协议逐项落地,“互联网+文物教育”平台的全面启动,陕西移动将继续以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服务支撑体系,为建设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做出更多贡献。
编辑: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