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致周国平先生的一封信

2019-07-30 01:40:38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由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教育局和西安报业传媒集团主办、西安晚报和阳光报社承办的“我爱祖国学生书信征集活动”,自6月28日启动以来得到了全市广大中小学生的积极响应。目前,组委会的投稿邮箱2139533627 qq.com已经收到了近千位学生交来的暑期社会实践作业——写一封信!
 
  为能给更多参赛者以积极引导,组委会决定从即日起开设专栏,不定期公开展示入围作品,除在报纸上发表外,还将在“少年家国信”微信公众号等合作平台推广。


 

尊敬的周国平先生:
  
  您好!不知先生近日体况如何,是否像我读完您的一些散文后想象中的那样精神矍铄?提笔道来,有太多想和您交谈的话题了,今天有幸以书信的形式,把那些萦绕在我心中已久的文字呈于纸上,不急,我们慢慢聊!
  
  幼年时的我总是会向大人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若是他们耐心解答,我又会从答案中再次追问,直到问出一些没有答案的问题,比如“天上的星星最开始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珍贵的东西?死掉的小狗去了哪里?”从大人们的迟疑和沉默中,我渐渐感觉到,提问与追问似乎是不受欢迎的坏习惯,我们应该把精力用来建设更好的生活,而不是问这些没有意义的奇怪问题。由此,我陷入了一段“没有留下痕迹”的重复生活,记忆似乎在很远的地方打上了结,漫长的日子一晃而过,心里却是空荡荡的。终于,在书海中东撞西撞的我幸运地受人推荐,翻开了您的散文集。从此,在身体中蛰伏了很久的思考能力苏醒了过来,我透过这些理性而生动的文字看到了许多灿烂的思想星座汇聚成的星河,找回了小时候虔诚仰望夜空的感觉。合上书,幡然醒悟,原来质疑和思考可以重组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透过表象去思考那个不变的本质世界。
  
  “每个人都睁着眼睛,但不等于每个人都在看世界,许多人几乎不用自己的眼睛看,他们只听别人说,他们看到的世界永远都是别人说的样子。”我感到自己很幸运,也十分感激这些唤醒我真神的文字,您的文章是我思想的摆渡人,让我重新认识这一切,面对未来漫长的人生,我更有底气去探寻未知,更有勇气战胜困难!
  
  在《如何走进哲学》一文中,我看清了未来的路标,也懂得要跳出一些死板的教条,在大师的作品中学习他们思考的过程和主题,从而确立自己的人生信念。但是读到这里,我有些疑惑:其一,如果哲学并没有像其他学科那样的标准答案的话,那么是否有一些最基本的规则和标准?如果哲学要架设在逻辑之上,那么人们的思考过程有没有一个大体的“程序”?对于我们这些涉世不深的青少年来说,思考问题的能力也许需要一定的训练,但是也不能没有条理的瞎想。所以在我看来,思考问题是有潜在的公式的,而且这个公式可以灵活的运用,问题是如何正确地走入这个公式,不至于我们在门外徒劳的打转?
  
  其二便是关于理性和感性的调节。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强大,但是如果长时间不用,也会进入“休眠期”。为此,难道我们就要时常警醒,保持理性的态度生活吗?想必这也太累了,况且生活中的大部分情趣都是感性的(艺术也是理性与感性并存的),这种理性和感性间的调节很难把握。理性可以使得我们较为全面、长远地思考问题,而相较于感性,它在情感上能给我们带来的感触就不多了。在一些人眼中,“感性”这个词被误解了,认为“感性”便是不理性、直率,如何掌控理性和感性在自己生活中的占比,或是这些可以忽略,随性生活?我很想听听您的想法。
  
  来信诸多打扰,还请先生谅解,若有不当之处,望海涵!祝君吉安!
  
  您的忠实读者:杨玥彤
  
  2019年7月28日
  
  (作者为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初中校区2020届C3班学生  指导老师:冯文博)
 
编辑:徐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