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7 00:25:55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分享到
由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教育局和西安报业传媒集团主办、西安晚报和阳光报社承办的“我爱祖国学生书信征集活动”,自6月28日启动以来得到了全市广大中小学生的积极响应。目前,组委会的投稿邮箱2139533627 qq.com已经收到了近千位学生交来的暑期社会实践作业——写一封信!
为能给更多参赛者以积极引导,组委会决定从即日起开设专栏,不定期公开展示入围作品,除在报纸上发表外,还将在“少年家国信”微信公众号等合作平台推广。
亲爱的姥爷: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了,我和表弟果果都考得还不错,尤其表弟进步很大。西安的天气已经很热了,我和果果都盼望着回到老家看望您。一想起你那踽踽独行的孤独背影,我就禁不住流下热泪。
妈妈说,您出生在解放初期的1951年。那时候战乱刚刚结束,粮食紧缺,没有干净的水,更没有各种各样的玩具。那时候,“活下去”是所有生者的唯一愿望。姥爷您也不例外,吃树皮、吃草根,吃皮带,吃各种各样能够抵御饥饿的东西。想想那样的日子,看看今天的生活,我和我的同学们真的很幸福了,没有战争、没有伤害,没有饥饿、没有乞讨、没有恐惧,有牛奶喝、有学上、有歌唱,这样安宁的生活环境,不是随随便便就会有的。
至今我仍记得白水刘氏祠堂里挂在墙上的那封家书。那是太姥爷离世之前留给子孙们的最后告白,他多么希望把诚实做人的骨气、用心做事的家风传承下去。青年时代的您,早早外出学艺,先后当过木匠、泥瓦工、土木工,在寒风的肆虐里与师傅的呵斥声中不断成长。后来,您独立经营,拉起小县城第一支建筑队,带着一众乡邻四处揽活务工、挣钱养家。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您用自身的经历参与了、亲历了、见证了家乡的变迁。我不知道您究竟在那个小县城盖了多少楼房、修了多少马路、建了多少厂房,我只知道,当年您修建的那座林中教学大楼至今安然屹立,当年您铺的那条路至今仍是晴天雨天乡亲们出行的必经之路,当年您修建的果汁厂、煤矿至今还在不断生产。小县城的发展里凝聚着你们那一代人的汗水,而一座小县城就是我们共和国的缩影。尽管许多人、许多事不再为人们所记起,但并不意味着在历史长河里它们不曾存在、不曾发挥永远的奠基作用。
您慢慢地老了,白发苍苍、步履蹒跚。不能再在工地上跑来跑去,也无力再让一栋栋高楼、一条条马路、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但是,您依然热爱孩子、热心公益、关心家乡。几乎每个月,您都要从小县来省城看我和弟弟们,不远千里背着苹果、豆腐、石子馍。因为害怕在大城市走错路,您不敢开车,每次都是挤大巴车来,我不知道那么重的吃的,您是怎么一步步背到车站,又一步步从车站背上地铁、背到家里来的。我知道您一直喜欢看电视、看新闻,后来又学会了用手机上网,关注哪个地方有地震了,哪个地方遭水灾了,哪个地方又打仗了,关注那里的妇女儿童。您老了,没有太多的钱财和精力去帮助这些柔弱的人们,但您悄悄地给灾区捐款,给街头流浪孩子零钱、食物,给村里集体公益活动捐钱捐物,这些人们看得见,我们也看得见。您和孙儿们在一起,说的最多的话就是,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安定环境,好好念书、好好学本领;我知道,那是您对自己童年的一种回望,在那样缺吃少穿的刚刚结束战乱的年代,您没有机会进学堂读书,那是您一辈子的遗憾!您希望我们有出息,我们有出息了,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我常常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双手支撑着下巴在想:什么时候我才能和表弟长大成人,把你接到西安来一起生活?想着想着,泪水就不自主地流了下来。透过模糊的泪眼,我又一次看到您日渐弯曲的背影。是的,不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顺颂夏祺!
您的孙女 焦艺泽
2019年6月30日
(作者为西安小学四年级一班学生 焦艺泽 指导老师:刘静)